百宝嵌有收藏价值吗?
百宝镶,也叫“百宝嵌”,是明代兴起的一项独特漆器装饰技法。以珍贵的玛瑙、玉、宝石等为材料,经过加工后镶嵌在漆器上,以形成图画的形式,这种工艺被称为百宝嵌。因这种装饰技法的材料难得、制作繁巨,具有特殊工艺,一直被视为尊贵和富有装饰性的工艺品种,也是所有漆器中制作最华丽的品种。
百宝镶工艺创始于明嘉靖、隆庆年间苏州著名的镶嵌大师周翥。百宝嵌以金银、珠宝、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螺钿等珍贵材料,在雕漆器或家具饰件上镶嵌各种人物、花鸟、山水、故事、楼台殿阁图案。在镶嵌的制作工艺上,首先将相关材料磨成相应形状的薄片,然后分别在薄片上画样,镂刻成有层次的画面,逐层镶嵌在涂有生漆的器物上,再加数道磨光程序,打平修整,使画面或纹饰稍微凸出器物表面,既具有平面的图案效果,又具有浮雕的艺术质感。镶嵌后的器物层次分明,立体感较强,色彩对比异常强烈,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欣赏价值,令人感觉极其奢华典雅和珍贵。
清雍正时期,百宝嵌进入鼎盛阶段,《清史稿·职官志》记述到宫廷专门为制作百宝嵌漆器的作坊机构“御用监”设“刻木处”、“雕銮、镶嵌作”等机构,这时的百宝嵌工艺已登峰造极。其制作方法是首先把相应的材料磨成薄片,再在薄片上画样,刻出图案,然后利用各种材料薄片的天然色彩和纹样,运用镂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进行施艺,最后在涂有生漆的器物上镶嵌就位。
百宝嵌是费时、费料、费力,极其奢侈的陈设艺术品,专供皇室内庭享用,由清宫造办出承做,是雍正皇帝的心爱之物,有专为造办的工艺场,制作由太监亲自主持,在传制雍正御用的家具中,也有少量的百宝嵌家具,目前被收藏在北京紫禁城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民间已难觅踪影,因而有“只识皇帝家”的说法。目前,传世的百宝嵌器物有柜、匣、盒、围屏、插屏、挂屏、台屏、平头案、方桌、宝座、扶手椅、绣墩、多宝格、瓶、盖盒、经匣、小挂屏等漆雕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