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紫砂壶怎么鉴定?

司空静韦司空静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年代离我们较近的清至民国的紫砂壶鉴定一般从以下七点入手:

款识:要记清楚各个朝代款识的特征,款识分阳文与阴文,字用刀刻出来或模印出来,凡有款的都有款堂和款名。从款堂和款名来看款识的时代,然后从款字的造型来看是谁烧制,为谁烧制的,还有年月,这是鉴定年代与真伪的主要根据。无款的要从造型看、从工艺和包浆(旧气)分析,然后与其他有款的,与实物或图片资料比照,这样就可推断是哪个时代之物。款识字形和印泥及包浆都有时代特征,掌握这些,款识真伪也就很容易分辩。

造型:造型有时代性,也有相对稳定性,因为造型是看工艺的基础。例如:明末及清初的壶,都是口盖不严,都有一字或二、三字的缝隙,有的壶盖上还见星点。

工艺:要研究每个时代的工艺特点,掌握其规律,也要看包浆和制作精细的程度。要记清楚各个阶段所使用材质的颜色,掌握各个时代不同的磨光技术。例如:明代是无光泽的砂粗结构,清初是平正有光的细砂结构,清中期以后出现明光耀眼。

流:要记清楚不同年代造型的嘴,特别是直流的不同特点,如明代的直流,嘴根粗硬,而清初的直流为外圆内扁,其线条与壶体均合,到了清末民初,直流嘴变得粗肥笨重,嘴根部肥肿。

把:明代制作壶把有三叉形、鱼形、柿蒂形、圆形等,明代之前均为整体,明代中期以后有整体与镶接之分。到清初、中期均为镶接(石黄、邵大亨的个别壶均为整体)。清末、民国初的把手均为印板拱起来的,清初至中期把手的特点是上粗下细,有筋有纹,线条优美,明、清两代壶把手均向后撒,到清中期稍带前拱,清末、民国初的壶把手粗肥,且向前拱很大,其形如桥。

壶顶:清代以前的壶顶都是整片,到清中期有镶接的,其顶为圆形或是桥形,由二截组成。

壶足:清代以前均为线足,足的内侧与壶体的交界处有明显的八字,足断面一般为上宽下窄,到清中期以后出现加高圈足,出现阶梯状。再则,各朝的足根也不一样,要记清各朝足根的特征。

以上从款识、造型、工艺、流、把、壶顶、壶足七个方面进行描述,可作为鉴定紫砂壶真伪与制作年代等方面的依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