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羊眼板珠有价值吗?
西亚羊眼板珠,从2012年底开始渐渐进入古玩收藏市场。羊眼板珠是一种呈椭圆形扁平状的管珠饰品,因其形状酷似羊眼而得名,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其材质主要有玻璃、玛瑙、水晶、石髓等。
羊眼板珠的历史悠久,始于三四千年前,最迟的制作于16世纪。其制作地点以中亚和西亚为主,主要的流通地域以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为主。羊眼板珠大多是先制作成薄板,然后在板中央钻一小孔,再用石英岩或铁矿石在板表面进行打磨(即磨丝),最后锯成圆片制成的,大多以项链或手钏的形式出现,由于大多是女性佩戴,其直径一般在0.5至1.5厘米之间,也有直径超过两厘米的,而且大羊眼的品相大都优于小羊眼。
羊眼板珠从出土和流传的情况来看数量有限,尤其是年代较早、品相精致的羊眼,存世量更加稀少,因此深受古珠玩家的青睐,特别是收藏界大师级的人物刘建武、杨晓鸥、陈润民,以及台湾珠宝界的朱毅、张启华、杨淑玲等,都拥有不同材质、不同品相的羊眼板珠,而且都以拥有大羊眼为荣。羊眼的价格这几年一路看好,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都有,最好的羊眼曾一度卖到200元/毫米,也就是说一枚直径2厘米的大羊眼,其价格超过4万元,品相好的羊眼升值空间很大。
羊眼板珠在古玩收藏界尚属小品种,而且其流通地点和中国距离较远,中国人对其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在2012年前,国内的收藏市场几乎难觅羊眼的影子。2012年之后,随着收藏品市场的日益繁荣以及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羊眼板珠通过收藏家及古玩商的手传入国内,古玩收藏市场开始出现少量羊眼并受到广大藏家的关注,羊眼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羊眼板珠的鉴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品相,品相好的羊眼是羊眼中的上品,其打磨平整,磨丝极为精细,而且没有严重的崩瓷和破损,品相差的羊眼崩瓷和破损情况极为严重,其收藏价值大大降低;二是板面,羊眼的成色直接体现在板面上,板面平整光滑、磨丝清晰的羊眼成色好,反之成色差;三是大羊眼的材质,大羊眼多为玻璃、水晶等廉价材质所制,高档材质的羊眼一般难以制作羊眼,因为羊眼的制作需要薄板,所以高档材质制作羊眼的成本极高,大羊眼尤甚(大羊眼更需要薄板制作);四是年代判断,一般而言羊眼以板面为主,年代不是判断羊眼成色优劣的最重要依据,羊眼年代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崩瓷程度、包浆等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