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代玉佩不值钱?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玉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有发展,有衰退,清代玉器是承前启后的阶段。上承春秋的精巧,秦汉的博大,晋唐的风韵,宋元的典雅。开创了玉器发展的新局面。清代的玉器有宫廷用玉(贡玉)和地方行用玉之分。行用玉指在清宫以外制作的玉器。清代玉器是我国古玉史上最后一个发展高峰期。清自乾隆朝起,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且乾隆本人尚古好玉,对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制玉工艺也进入一个鼎盛时期。玉成了人们敬献皇帝,讨好皇帝的一种手段,宫中的陈设,帝后服饰、配饰,甚至饮食器皿大量使用玉制作,造成了大量宫廷玉器陈设有行用玉器也有很大发展,玉种类繁多,制作更加精良。
一:仿古之风盛行清朝玉器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仿古之风的盛行,这是由于清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大张旗鼓地利用儒家思想强化宗法制度,同时出于对元代的警惕心理,在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仿效汉制,从而导致了玉器的仿古之风异常兴盛。这种仿古风气几乎贯穿整个清代,只是到了后期,仿古式样愈来愈少,而新创式样愈来愈多罢了清代仿古玉器有完全仿古器形和仿古器形新创纹饰两类。完全仿古器形的有:簋、盨、罍、尊、觚、方彝等。仿古器形新创纹饰的玉器有仿古琮形的杯、仿古簋的瓶、仿簋盂的碗、仿商周簋的盖盒,甚至还有仿先秦的玉人等等清代仿古玉器与同时代新创玉器的最大区别就是多用阴线和浮雕减地的技法。仿古玉器上大多有“仿古某某”、“古某某”等字样或落有“乾隆仿古”款识。如故宫收藏的清仿古兽面纹双耳活环四足簋、仿古兽面纹盨、仿古兽面纹罍、仿古兽面纹觚等等。
二:制作工艺精细,达到顶峰。清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有了极大提高。在技术方面,出现了带锯、解玉砂钻等新工艺和工具,同时雕琢水平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清代玉工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平工,在立雕或半圆雕时多以平直的平面为背景,以突出、美化主要纹饰。平工有光素平面和雕琢锦地两种形式清代玉器的琢磨手法十分细腻,光素器的表面极平、极润、极亮,有“今人治玉如切玻璃”之说。清代玉匠还发明了皮丝纹沟底,即在细密平滑的平行线条构成的沟底内,再用成组的细如发丝的小阴线条进行勾勒、雕琢,使玉器在阳光或灯光照耀下,产生一种如金丝、皮毛般的感觉,这一工艺的使用,使玉器的装饰效果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