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田玉有什么特点?
清玉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乾隆时期国力昌盛,统治者重视玉器,宫廷玉器的制作进入巅峰。民间玉器也有很大发展。“乾隆工”精致细密,讲究构图繁密、俏色巧用,具有大气奢华的装饰风格。乾隆中叶以后,玉器由宫廷主导向民间发展过渡。嘉庆至清末,由于国力的式微,玉器的体量减小,纹饰繁缛琐碎,但器型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技巧更为复杂。清玉器的产地,以苏州、扬州最为重要。清代玉器的生产,从乾隆时期就已开始大量进入宫廷,嘉庆至清末,主要供民间使用。清代和田玉特点如下:
洁白细腻。洁白,是新疆和田玉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之一。和田玉玉体洁白,给人一种纯洁无瑕的美感,白皙、脂白是人们对和田玉色泽的常用评语。细腻,是和田玉质地精良的重要标志。由于和田玉具有细密的晶体颗粒和毛毡状的微观结构,因而使其质地致密,“脂”感强,给人一种刚中带柔、细腻油润的质感,人们常用“细腻”、“凝脂”、“酥脆”、“六分脂、四分花”等来描述和田玉的优良质地。
韧性好,密度、硬度大。和田玉的硬度在5.5——6.5之间,密度2.95—3.17克/立方厘米。和田玉晶体排列有序,矿物颗粒间相互交织,结合紧密,孔隙度小,因而其抗外力破坏的强度高,不易破碎,不易损坏,具有很高的韧性,其韧性位居各类型玉石之首,是世界优质玉料的典范和主要产地。
产出规模大,品种多。历史上,仅和田玉产出规模之大,品种之多,就是其他玉石产区所无法比拟和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早在2000年前,就有“昆山之玉、有精有余”的记载。如今,其玉雕品已成为一个“特区”,拥有全国玉雕行业的1/3。
玉色全。和田玉的玉色也是最为齐全的。其主要以色白者为上,有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等。此外,还有以青白、青灰、青黄等颜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