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造过铜制寿字币吗?

桑田田桑田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清初到清末,清朝曾多次铸造面文为“寿”字的铜钱,形制与普通制钱没有两样。“寿”字币的铸造,是清代皇帝重视以“孝”为本的儒家文化和对母后表示孝心及慈禧太后自诩太后万寿的产物。

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为了给慈禧太后过四十岁生日,时任河南巡抚李鹤年奏请户部在河南专门铸造以“寿”字为钱文的吉语钱,以示吉祥如意,并由户部报请朝廷批示。慈禧太后闻讯大悦,欣然同意,于是“寿”字钱在河南开始大量铸造。后来其他一些省份见此,亦纷纷进呈银两给户部获准后开炉铸钱,致使“寿”字钱铸造得越来越多,流通得越来越广。

“寿”字钱铸造之多,流通之广,给一些不法商人及造币者带去了厚利之端。为了攫取利源,在清政府铸币权失控和造币制币管理无序的情况下,社会上一些不法商人开始私铸“寿”字钱,致使“寿”字钱劣币混杂成风。

由于“寿”字钱有暗记的并不多,加上其制作为范铸,文字的笔画细节变化也不大。特别是“寿”字钱的字廓大多有重缘、断笔、空心、叠字等现象。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对“寿”字钱的造币制度管理无序,致使“寿”字钱的真伪难以认定和鉴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