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丙午是哪一年?
丙午是干支纪年中的一种。与生肖属蛇相配,俗称“金蛇年”。清代有七个丙午年,1656年(顺治十三年)、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1836年(道光十六年)、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1956年(中华民国四十五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公元纪年)。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按照十二地支和十天干间的两两相合并且按照特定的排列秩序来标记年份的方法。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两者进行组合并且按照固定的排位次序就形成了“干支”。将“干支”用以纪年,就称为干支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