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四年纸币价值多少?
中储券发行于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它继承了法币的发行制度和流通区域,与法币等值流通,其发行量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迅猛上升。战争结束后,物价指数继续恶化,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到1947年2月抗战胜利两年间,中储券的发行总额已膨胀到518105亿元,超过抗战结束时发行额的6000多倍。1948年8月,发行总额超过24万亿亿元,达到天文数字。
1948年8月法币宣布停止使用时,共发行663万多亿元,每元仅值黄金0.038毫克,为发行初期的二亿分之零点一三。货币购买力比战前下降了约2400万倍。当时的物价已无法计算。如上海的青菜由法币改革前每斤100元上升到改革时的1.5万元,又上升到发行金圆券时的45万元,再上升到中储券发行后的1万多元。猪肉由每斤150元上升到200多万元,大米由200元上升到500多万元。
按1937年时的币值计算,660多万亿法币,只等于2500万元法币。也就是说,当时中国人辛辛苦苦积攒的上千万块大洋,可以买下整个国家。1949年4月,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中储券高达63742万兆元(6374.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