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冲线的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当陶瓷作品上出现开片、裂纹等自然现象时,对工艺美术师而言,这便是瑕疵。然而,对于收藏者而言,这恰是其个性化的可赏之处。
有收藏界内人士谈到中国有“瓷都”景德镇,日本有“陶都”乐烧及阿拉伯波斯釉,“瓷都”瓷器为“大窑”瓷器,釉好、瓷板厚,不易开裂,而“陶都”和“波斯”属“小窑”,陶板薄,釉又差,“陶都”有裂纹很正常。瓷器有裂纹,是不影响收藏和升值的。相反,“陶都”一件有裂纹的“飞碟”价值达100万日元左右,“波斯”一件有裂纹的小瓶价值达100万人民币以上。
“大窑”瓷器由于釉好、瓷板厚,不易开裂,但有时也会有裂纹。这种瓷器裂纹能否卖得好,关键是瓷器的品相。一件大件青花瓷,如果裂纹在最上面,那就大打折扣。如果裂纹在中间,还有六七成的市场接受价。如果裂纹在瓶底或瓶颈上,就影响不大。而且,如果瓷瓶断成两截又粘上了,其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很难流通。但如果瓷瓶断成三截是两处断,价值就要比两处断成三截的器物价值高一些,因为瓷瓶两处断成三截极不容易。
从价位上讲,一件没有裂纹的普通民国瓷价格为2000元~3000元,若有裂纹,其价值可能只卖到300元~500元,但一件没有裂纹的老宋哥窑瓷器可能价值达100万元,若有裂纹,还值20万元至50万元。从以上价位可见,年份老且价值高的瓷器有裂纹,其收藏价值、接受度还是比较高的,升值空间也很大。但瓷瓶有裂纹就较难接受,瓷盘有裂纹较容易接受。
瓷器是用瓷石和高岭土等组成、由约1200°C的高温烧成,瓷石和高岭土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因为瓷石内含有方解石,在烧制过程中分解气使釉产生许多微小的开裂纹,即“金丝铁线”,有纵横交错的蟹爪纹。“蟹爪纹”较粗而规整,而“金丝铁线”较细。“金丝”呈黄色,“铁线”成黑色,这是由于裂纹在釉下,釉向裂纹渗透,由于釉的粘度比胎的要大,在冷却过程中胎的收缩比釉的收缩要大,在釉与胎的相互作用及方解石气孔的形成下产生拉应力,使釉面产生裂纹,故称“开片”。
哥窑的釉面有网状、条状、曲折、细小的开片,是瓷器釉面开裂的现象。由于裂纹的交错,状如鱼鳞,这些小裂纹开得不规则,纹路细长,交错随意,在古瓷中颇具魅力,被称为“百圾碎”、“开片纹”。
哥窑瓷器的釉面有细碎的开片纹,是采用多次上釉烧成的。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易流动,粘度大,冷却时收缩也大。由于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胎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系数,冷却时釉比胎收缩得大,釉层受到拉伸,釉因粘度非常大,在残余应力的作用下,最终出现开片。釉的开片又与釉层厚薄有关,釉薄则开片小,釉厚则开片大。胎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系数,釉开片一般是底开裂,在釉面下形成气孔,釉的张应力中心在釉面下,使釉面出现龟裂,形成开片。
哥窑器物的开片是人工做出来的吗?不是,哥窑瓷器是采用多次上釉烧成的,开片纯属人工施釉后的自然流动形成,而不是人工故意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