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三爪龙是官窑吗?
清代雍正三爪龙纹瓷盘,从盘底圈足工艺角度看,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一是雍正盘口宽折沿、板沿粗宽挺拔、盘底有明显的高矮两式。高足者足径与盘径相差1~2厘米,矮足者盘底足径与盘径基本同径,其折沿、高矮两式出现于成化、正德、嘉靖历朝。
二是雍正盘底露胎无釉,但胎质非常滋润紧实细腻,光滑洁白、用手抚摸有柔滑如脂的质感,有的底足上或有淡淡的酱色釉,这主要是成型与施釉工艺所为。三是盘底足墙两侧边,有一宽约1~1.5厘米的浅酱色釉(这酱色釉是由于成型盘坯时留下的胎渣,入窑烧成时而呈现),酱色釉以下露胎无釉,足墙外侧壁斜削非常均匀锋利,由于坯在上釉后,通过“绷瓷”工艺“撑”过,在沿口边有一圈“硬边”,而使整个盘子的足外形轮廓清晰、锐爽有力。
四是盘底内外,有自然形成的冰裂纹开片,其纹片密布,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有的纹片如一根根的鱼刺。有的如一根根针尖。还有的如铁钉书签。更有的如弯弯曲曲的一根根冰条,各种纹片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古朴、厚实的沧桑之美。以上所列四个特征,只有清代官方窑口才有,尤其是第四个“冰裂纹”特征,是当代古玩考古专家无法仿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