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伍分钱价值多少?
伍分钱在不同的年代,是有不同的价值的。如果你问的是1983年的伍分钱的价值,是相当于现在的350块。
上世纪60年代末,农村出现罕见的困难。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吃、穿、用基本上靠票证定量供应,在一些生活困难的老区,粮食、副食品极度紧张,人们温饱难以保证,生活陷入困境,一些人营养不良。当时国家对这样的困难地区实行了“特区”政策,不仅派军队去帮助打井,从外地调运粮食和其他紧缺食品,还给予一些别的地方没有的优惠政策,比如免费给孩子注射爱克斯球菌(一种传染病),甚至免费配给鸡蛋给孩子吃。那年月,一个鸡蛋按当时的价格,可以买两斤多的优质大米呢!这样珍贵的鸡蛋,却免费供给了特区。
当时,每斤鸡蛋2角钱,5斤鸡蛋就1块钱,对于极其困难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为了给人们一些回报,又不至于影响家庭经济,政府规定,孩子打一针,吃6个鸡蛋,只需给医院伍分钱,算作鸡蛋的保管费、接种费——也就是这个“5分钱”,却让当时的孩子难以忘怀,成为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5分钱在当时可以干什么呢?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只要2张“豆腐票”,就可以打2回平价煤,可以买10根冰棍。而一毛钱可以买1斤猪肉、5斤豆腐……如果按今天的价值比算,5分钱估计要顶上几百元了。
这样一笔“巨款”,让孩子们望而生畏,让他们在当时感到还清这笔“债务”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笔“债务”成了他们心灵上的一根“刺”,成了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忘却和放下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