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用什么工具雕刻和田玉?
清早期,由于和田玉料极少,工匠在处理玉料时比较珍惜,玉器的造型、纹饰追求简洁,一般不做繁琐的加工,玉器琢制较厚。其玉器做工粗犷,线条直硬,光润度较差。打磨时多用解玉砂砣,器表出现粗桔皮坑,用手触摸可感到类似桔皮状凹凸不平感。清中期由于玉料供应的逐渐增多,琢玉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制玉工艺向精细方向发展,以子玉为主的玉料,玉器造型繁多,琢工精细,用料充裕。玉器的抛光更趋进步,多采用玛瑙铊砣,利用解玉砂研磨器表粗皮坑,玉器表面桔皮坑较浅,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但视觉效果细腻。到了清晚期和民国年间,和田玉料日渐枯竭,玉器一般用“恺料”和“山料”为主,玉的质地差,色多青,细小裂纹、杂质较多,且不易琢磨。这个时期出现了用煤油清洗玉器表面的粗皮坑。所以玉器表面桔皮坑很细小,用手触摸有滑腻感,但视觉效果光亮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