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银锭是干什么用的?
清代官员到了年终,照例要向上级或上司馈赠财物,称为“节敬”。当时的节敬分为大节和小节。大节敬是“万寿”节(皇帝生日)、冬至节、过年等重要节日馈赠的银子,小节敬是上、下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人情往来节日馈赠的银子。大、小节敬所用银两,必须是成色足、重量足的银锭。因银钱二者的比价和官员的职级高低不同,节敬银数由数百两至数千两不等,数额很大。
官员收到节敬银两后,往往要将银子兑换存到钱庄(银号),待回乡或移任到新的地方时,取出银两制成官锭,铸有自己名字的戳记,带到新的地方使用。有的官员把所收节敬当作私房钱,存入钱庄,用时取一部分,余银继续放在钱庄以利息养本,因此他们带到新地的官锭,不仅有自己名字的戳记,还有钱庄(银号)的戳记。有的还在锭面上铸有“万寿”、“冬至”、“大祥”等文字,以表明制作银锭所用银两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