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油滴和清代油滴区别?
首先是烧制的胎体不同,清代油滴建盏均为普通的建盏茶盏造型、器型简单、直口或撇口,胎体均为用拉坯工艺成型,而宋代油滴建盏为纯手工打造,成型工艺为泥条盘筑法、手工捏制法和直接泥片成型法,成型工艺相对粗糙,这也是为什么宋代油滴建盏底部会有很多指纹印和泥斑的原因。由于南宋时期,北方战乱南迁,建阳人多地少,建盏匠人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大量造盏,因此宋盏的胎体普遍铁份含量高,相对较为粗糙,底部釉滴较为密集而且大,而清仿盏由于没有那么高要求,故而其胎体和底部釉滴都较为稀疏。
第二个区别是釉面光泽度和釉滴反应,宋代油滴釉面由于使用还原焰烧制,即宋代龙窑烧制,故而釉面均有一定的玻璃感和玉质感,釉面呈哑光效果,釉滴呈银白色金属感反应,釉滴周围均有反应晕纹,并且每个油滴都不相同,而清仿油滴釉面大多为氧化焰烧制即倒烧釉面发黄且无玻璃感和玉质感,釉滴呈灰白色金属感和铁黑反光,无晕纹。
第三个区别是清仿油滴由于胎体相对宋代建盏含铁量少,因此清仿油滴建盏无法使用还原焰烧制,而是使用氧化焰烧制(倒烧),因此清仿油滴普遍斑纹油腻,釉面发黄,这也是清仿油滴斑纹大但无玉质感及玻璃感的重要原因。
第四个区别是由于清仿油滴为拉坯而成,因此无论清仿老工艺和新工艺的油滴建盏底部均看不到手拉坯痕迹,同时碗内基本看不到接胎痕,而宋代油滴建盏底部有清晰的手工拉坯痕迹且大部分有接胎痕。
第五个区别是清仿油滴釉料为后世配釉,因此清仿油滴无论新老工艺,斑纹均为漂浮于釉面,无法深入釉层,因此无法像宋代油滴建盏一样使用后饮茶,只要多使用,釉面斑纹就会退色和变得灰暗,而宋代油滴斑纹深入釉层,饮茶使用时间越久,斑纹反应越丰富,越美丽。
综上所述,古陶瓷鉴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是建立在丰富的考古学、历史学、材料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等基础上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需要丰富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来支撑的一门鉴定学科,仅仅依靠肉眼或者普通的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科学仪器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古陶瓷的真伪和年代,建议广大古陶瓷爱好者应该脚踏实地,真正走进古陶瓷鉴定的实践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更早更快的成为一名真正的古陶瓷鉴定家,而不是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古陶瓷外行鉴定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