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铁刀做什么用的?
清小刀,通长20厘米。为清晚期流行的佩刀,因形似柳叶而名曰“柳叶式”。它因比一般刀稍小和把柄大多为铁制或铜铁镶嵌,故又称为“小铁刀”。它多为兵丁、匠役和奴仆佩带。刀鞘多为铁鞘,也有用木鞘或牛角鞘外镶铜箍、铁箍者,鞘口作半个刀形,无吞口。
清小刀制作工艺考究,刀身薄厚均匀、光亮锋利、刀柄包铁、缠丝,花纹精细美观。
古代的刀大多是为实战使用或者为一种兵器而铸造。而清代的小刀则与前朝不同,由于“刀,乃百兵之总”,人们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意识的不同,所以把刀发展成为装饰性很强的装饰配刀。小刀的使用者也扩大到商人以及文人士大夫。
清康熙时期的小刀,刀身短而宽,刀尖略显圆钝,刀柄与刀身相接处往往有护手,刀鞘一般只镶护口和鞘鼻。雍正时期的小刀,刀身修长,中脊凸起,刀尖微向上翘,刀柄与刀身相焊接,没有护手。乾隆时期的小刀,刀柄的装饰更加精美华丽。嘉庆、道光时期的小刀,多为铁制件,刀身、刀柄及刀鞘上的錾花图案粗俗简率,刀身的宽度超过长度的一半。
清小刀的出现、发展和变化,都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