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流通券有收藏价值吗?

边逸菲边逸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式十分复杂。1945年8月至1947年2月,流通货币曾出现“四行两局一总公号币”、苏联卢布、华北银行的冀钞和东北银行发行的本票。东北根据地财政十分困难,军需民食的极大困难,东北银行本票超发行1000倍左右,票面发行额达1480亿元,导致东北货币急剧膨胀,本票贬值。市场混乱,工商业被破坏,经济几近崩溃。为稳定东北金融市场(主要是针对军需与民食问题),从1948年7月开始,华北(以石家庄为中心)与东北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金融合作,双方协议用“东北银行银元券”与“华北银行币”互相兑换,实行平价流通,史称“东北流通券”。

1949年4月,“东北流通券”正式改称“东北人民银行人民币”,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币完全合并。东北流通券成为与华北(华中、华东)人民币并行流通的货币。1948年10月17日(东北流通券未发行之前,为避免辽沈战役期间大城市解放后出现物价波动和流通中断,在沈阳解放前夕,东北银行发行了5元以下的小面额“本地通用”本票,限在沈阳市内流通。10月28日发行1000元、5000元、1万元三种面额的“本地通用”本票,限于热河境内流通)。东北银行印发第一批东北流通券15亿元。币值同华北人民币等值。在东北全境流通。这种钞票由北京印刷厂(为1945年迁至东北的原中央印刷厂)承印。首批发行的主币有1000元、5000元、1万元等3种,辅币有500元、200元、100元、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等10种。当年发行338亿元。至1949年7月底,共发行2400亿元。币制改革为东北地区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东北流通券与华北人民币等值同地区流通,因此两者在收藏价值上差别并不很大。其存世量与市场价与华北人民币相同。由于小面额币流通磨耗和毁损较历害,目前品相好的一元以下纸币较难觅。

第一套人民币中东北地方行署的券别为:1949年5月、7月、8月(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额相对小一些,存世量较多,价格也较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