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银锭汉什么记?

通昱田通昱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四川地区铸行银锭有“苏、祥、汉、福”四字号。其时,汉字号锭银有“汉元记”、“汉全记”、“汉元德”、“汉全泰”、“汉全元记”等多种版式,品式繁杂,令集藏者难以辨识。

汉字号锭银始铸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因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田赋征银制度而始铸。乾隆时期为汉字号铸期鼎盛期。

时至嘉庆朝,汉字号铸量大减,银质明显下降,且出现“汉全记”、“汉全元记”等字混杂的铸造工艺。这种铸造工艺上的缺陷,恰是嘉庆朝汉字号锭银的特征之一。

嘉庆朝的汉字号锭银还有另一特征:汉全记锭重多在38两~50两者之间,而且面文普遍出现“川”字,如“汉全记川五十两”、“汉全记川三十七两五钱”,等等。

道光年间汉字号银锭仍按老样式铸造,只是其时汉字号锭已经不是行用银。道光时期铸造的汉字号锭除极少量用做官方解款外,大多为定制银。定制银是专门应客户要求而铸造的银两,用做馈赠或者纪念之用,铸额极少见。

汉字号锭银最后灭于咸丰十年(1860年)。据史料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江浙地区,四川银贵逾他省40%;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攻湖南,四川之银无法外运,银价上浮至高于他省150%,成都的商铺因汉字号锭银不便于携带和流通,纷纷拒收,导致其实际购买力大减,最终使其退出了流通领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