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郎世宁画的什么?
传教士画家郎世宁
清代康熙年间,许多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其中一些人通晓绘画,被留在清宫廷供奉。他们用欧洲的焦点透视法等技法为皇帝画了几幅御容、行乐图以及宫殿、楼台等。他们也参与装饰圆明园的工作,这些在东西方艺术史上都是有名的事迹。著名的耶稣会画家有意大利人郎世宁(1688—1766年),法国人王致诚(1702—1768年)、艾启蒙(生卒年不详)、西班牙人潘廷章(生卒年不详)、葡萄牙人安得莉(生卒年不详)等。传教士画家在清朝统治者中很有影响,特别是康熙、乾隆皇帝,他们对传教士画家非常重视,也喜欢西方的艺术手法。著名的铜版画家西方传教士艾启蒙曾参加过为乾隆帝、嘉庆帝的尊亲画像,也与清代画家周鲲等合作,为朝廷制作绘画。
艾启蒙 青海亲藩(之一) 局部
艾启蒙 青海亲藩(之二) 局部
郎世宁融合了中西艺术特点的新颖手法,深受清帝爱好,被破例留在中国宫廷内当画家。他作的《聚瑞图》、《百骏图》、《嵩献英芝图》等画的题材都是符合中国统治者的审美情趣与喜好。郎世宁创作的画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欧洲的明暗造型、透视、解剖等科学技法结合起来,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又能保持中国绘画的传统风格。郎世宁还将欧洲的铜版画技术传到中国,使这种新的印刷技术在宫廷绘画中得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