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瓷器是怎么做的?

和建霖和建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朝顺治时期正处于封建王朝的末期衰败阶段,无论是国力还是思想都有着明显的颓废症状。反映到艺术上,其风格自然流露出肃杀之气,清教主义色彩笼罩着顺治的各个艺术领域,所以顺治年间的瓷器多有粗糙简陋之感。

真正使中国古典艺术之花绚丽绽放的黄金时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时期,经济高度繁荣,社会高度安定,国力极度鼎盛,造就了无比昌隆的大清帝国,也留下了中国瓷器艺术最后的辉煌。盛世所产的艺术品具有器型高大规整、胎质坚细、釉汁莹润透亮、纹饰繁密精致、色彩鲜丽丰盈的特征,康雍乾三朝的御用瓷器也概莫能外。不过,由于三朝个性不同,品味各异,瓷器风格自然也有显著的差异。

康熙朝时,封建社会已经步入到理性繁荣期,统治阶级一方面延续着满人入关时的好勇斗狠之习,另一方面则大力尊孔读经,使尚武与崇文这两种矛盾的文化精神共时并存,使大清帝国笼罩在文治武功和大权集中的光环之下。这种文化背景使艺术风格也兼具阳刚与阴柔之美,既重视雄浑的气度,又重视工细的精巧。所以,康熙朝的瓷器多是体态高大硕凝,画风严谨遒劲,图案精美秀丽。而且,由于康熙皇帝个人喜好,使得烧制技艺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釉色品种空前繁多,尤以五彩和各种色釉为突出,尤其是发明了以釉料作画、高温烧成的釉彩,更是推动制瓷工艺的质的飞越。因此,康熙朝御用釉彩既以高大的型、粗阔的釉、遒美的画、艳丽的彩显示出雄浑博大、堂皇雍穆的风格,又以精巧的型、莹润的釉、雅致的画、清丽的彩表现了隽秀雅逸、婉媚柔美的韵致。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构成了康熙朝御用瓷的主旋律。

雍正朝是康乾盛世的承接期,雍正本人性格温和,颇知节制,喜好儒教与天主教,作风开明,其统治期间虽然没有太大的作为,却为天下积攒了厚重的财富,造就了海内升平的大好局面。因而,雍正朝的文化艺术以闲适优雅的情趣为特色,处处体现出闲情雅致、宁静闲逸以及清丽婉约的文化意趣。反映到瓷器上,雍正朝御用瓷器多为体量适中精致,釉色滋润恬静,装饰疏朗清秀,意蕴柔和平静,具有端庄柔丽、清幽淡雅的艺术风格。

乾隆朝是康乾盛世的巅峰期,是华夏民族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岁月,国力空前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巩固,在其极盛的荣光之下,乾隆朝又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回光返照期,由盛而衰,江河日下,封建帝制的弊端和矛盾丛生,使封建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乾隆本人又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深宫之中,高高在上,对于外面的种种异象视而不见,在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和太平盛世的虚假表象中,沉醉在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大美无垠的自我想象世界中。所以,整个乾隆朝的文化艺术都笼罩在华贵堂皇、奢丽繁缛的浓重阴影之下。反映到瓷器上,乾隆朝御用瓷器的器型大多追求富丽繁贵,造型繁复,釉料厚重,装饰繁密,彩料堆填,色彩浓艳,形成一种豪华之气。另外,由于乾隆皇帝本人的儒教文化水平不高,又喜好仿古,所以在其亲自倡导下,大量仿烧唐宋以来的历代名瓷,使乾隆朝御用官窑瓷器呈现出新器仿古、古器翻新、中西合璧、锦上添花、堆金积玉的怪诞之风,并形成雄健奢丽,富丽堂皇的风格,使瓷器艺术失去了雍正朝时的清丽淡雅之致,艺术成就逐渐下降,瓷器艺术也开始盛极而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