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看什么?
看胎体。瓷胎的优劣是决定瓷器优劣的主要标准,一件瓷器优劣最根本的还是靠胎体。如清三代瓷器,其瓷土淘洗提纯技术达到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最高峰,其高岭土中氧化铝含量特别高,因此烧制出来的瓷器胎体异常坚密,胎色洁白如脂。而且,清三代的瓷器都是薄胎的,但胎体却很结实。如果一件清三代瓷胎厚且胎体不结实,可以肯定它就是赝品。
看底足。瓷底也是鉴定瓷的重要部位,瓷底包括圈足和底心等部位。清三代民窑瓷器的圈足可以概括为宽厚、高深、露胎、小釉。底心的釉都呈现粉青色玻璃质感,十分光滑明亮。瓷底有跳釉现象,并有缩釉现象,有时还杂乱地布有一些釉泪痕。
从清三代瓷的圈足我们可以看到几百年来手工制陶的轨迹。民窑的制瓷特点就是粗放,随便,因此一些不规则现象,例如跳釉缩釉、宽厚等现象是必然。而赝品则不然,虽然也做得比较糙,可就是不自然。真品的制作时间有早晚的差异,釉面厚薄也不一样,有些甚至露出胎体,但赝品则不然,釉面普遍较厚。
看釉面。清三代釉面的玻璃质感很莹澈、通透。釉面厚薄不一。许多部位釉面很厚,而有些部位则很薄。有跳釉、缩釉现象。而赝品的釉面玻璃质感则过于明亮,没有真品厚薄不一的釉面,有的赝品的釉面过于光润,而有的则人工做旧做得过于粗糙。
看造型。清三代瓷器的造型基本上是以小为多和小为美。因此,清三代的赝品大多也是小造型的。近年来清三代瓷器赝品的制作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而且赝品往往和真品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真品什么样,赝品也是什么样。真品拍了高价钱,赝品就敢做高仿,赝品也要和真品争夺市场。
一些清三代瓷器的赝品在造型上与真品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造型的细微处还是有明显的差别,真品往往显得很随便,很粗糙,而赝品做旧做得过分了就会显得很俗气;有的赝品做旧做得不到位,就显得太白,不够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