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登的瓷器?

甄小雅甄小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主要上了一些颜色釉瓷器,包括一些清三代的色釉瓷器,和一些民国仿清的色釉瓷器。清三代的瓷器在颜色釉方面,达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从它的工艺烧制水平,还是它釉色的种类上,都是最鼎盛的阶段,后面都很难再超越清三代,我们所说的清三代主要就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器皿,无论在胎质、釉彩还是绘画水平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所以它也是一个巅峰,后面的器皿都很难再超越,后面都是在清三代的这种风格下进行承袭,而且会越来越差。

清代粉彩瓷器是在五彩基础上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将“玄”字去掉,将“五彩”改称“洋彩”或“洋彩”。康熙五彩中的黑彩,以深蓝色釉代替,再在釉上以渲染手法施以粉彩,称“康熙粉彩”。

粉彩瓷器是清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影响下创烧的,它是用芸香料、铅丹等混合熔块颜料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红炉低温二次烧成的一种釉上彩。粉彩由于颜色种类多,有红、黄、绿、蓝、紫、黑、赭、胭脂等等颜色,色彩较绚丽,又有用芸香料作打底色,使彩绘显得格外娇嫩,犹如中国传统的“没骨”画,具有工笔重彩画的效果,所以又叫“软彩”。粉彩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空前发展并达到顶峰,康、雍、乾三代是粉彩的发展、鼎盛时期,尤其是雍正六年之后,粉彩的产量较大,以后一直延续烧制至今。

雍正粉彩在制作时特别讲究胎、釉、彩的组合,釉色的白度高、釉质莹润,所施粉彩非常秀丽、柔和、淡雅,粉彩的图案一般是先用“玻璃白”打底,用五彩中釉彩作局部勾染渲染,其效果既细腻又浓重,有浮雕感。雍正粉彩的绘画装饰极为讲究,构图、画面、笔法、设色精巧别致,清逸典雅,图案细腻秀丽,笔法流利劲挺,着色渲染,柔丽多姿,绘画生动逼真。雍正粉彩的艺术造型小巧玲珑,高者在20厘米以内,矮者在10厘米内,圆润光滑,薄胎者尤甚。其造型轻巧隽秀,既具有宫廷用器的规整和高贵,又具有文玩雅器的娟秀和洒脱,充分体现了皇家风范和时代艺术风格。

粉彩瓷在清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精细,造型多种多样,陈设器、文具、日常用器、大器小器均有制作,器皿制作精细考究,造型规整,品种繁多。

2、施彩浓郁艳丽,红绿黄紫色都有,尤其是蓝色和黑色很少使用。器皿图案一般用“玻璃白”打底,再以五彩中釉彩作局部勾勒和渲染。其效果既细腻、浓重,又有突出重点、类似浮雕的装饰效果,比前朝雍正粉彩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在制作陈设玩赏器皿中,粉彩色泽特别艳丽,装饰技法得到广泛运用,图案繁密。

3、粉彩瓷在装饰技法和装饰图案上有了很大创新,出现了粉彩轧道工艺(又称轧道锦地)和在粉彩上加“开光”的技法。同时粉彩和轧道在器皿上运用,还出现了黄地、红地、蓝地、绿地、紫地各种带粉彩开光的图案装饰。图案内容也广泛多样,有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博古,动物纹中以龙和蝠纹较多,吉祥图案也占一定数量。

4、瓷器底足在制作上更规整,足跟经过打磨,圆足修胎规整光滑,大器厚胎多为平砂底,大器小器几乎不见粘沙,挖足较深。

5、款识以本朝青花六字篆书款为普遍多见,也有“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一般在器皿底部,也有极少款识刻在器皿口沿或器身的。由于乾隆粉彩在装饰上图案丰富、色彩艳丽、装饰技法多样,给人感觉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