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出土瓷器?

皮仁青皮仁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的瓷器为出土瓷器。

鉴定出土瓷真伪的方法,一般有下列几条:

看釉、土的沁色。瓷器长埋地下,其釉子的光亮、颜色要和传世瓷有所区别。一般而言,由于其长年累月受地下土壤的浸蚀,其釉子的光亮发沉,给人一种“闷”在里面的感觉。特别是青花瓷,在地下一般埋得不太深的话,其釉子、青花色上要有一层青白釉状的物附着,如出土时,保护不好,出土后,不及时清理干净,瓷器会风化很快,开片严重,甚至成块脱落。

如果青花瓷在地下埋得较深,其釉的沁色与瓷质的颜色基本一致,有一种浑浊的感觉,就是所谓的“出坑暗”现象,在浅地下埋藏的,其瓷质颜色往往比釉的沁色稍浅。

如果是白釉瓷、影青瓷、黑釉瓷等单色釉瓷,其出土时,有青白釉沁附着。如果青白釉沁脱落了,其瓷质上有一层极浅极细的冰裂纹,这些也是新仿品所不能具备的。但是也要特别注意,有些窑口的瓷器由于其瓷矿的组成、釉子的化学成分、烧制工艺水平的差别,所烧制的瓷器在经年久月地下侵蚀后,其瓷质、釉子的沁色不一定要附着青白釉沁。如江西广昌产的陶瓷,由于其釉子含磷高,所以即使出土地下,釉子也是光亮无比,不沉色、走亮;江西吉安永和镇窑出品的陶瓷由于其瓷矿中含铁质多,故其出坑后,多为黑釉和茶釉瓷,也不走釉子。

所以鉴定瓷器的真伪要多接触实物,在实践中多总结经验与教训,多学习陶瓷方面的理论知识。

“水银泪”判断法。一些在高温情况下烧成的青花瓷(如永乐、宣德、成化等朝代的),长埋地下,由于年深日久,其青花色中含有的水银渗透到釉面上,有时呈珠状附着于釉面,这被称为“出泪”现象。

看瓷胎的断面。出土瓷被摔破或后世打孔、磕瓷的断面在地下受铜绿浸蚀、氧化等作用,瓷质断面的颜色要呈鸡骨白或老红木色,与新仿品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因为新仿品由于烧成温度不够,瓷矿研磨不细的缘故,新品的瓷质断面,瓷、矿、釉三者不融合,瓷为白色,矿、釉为浅淡的灰白色。

“瓷化”程度判断法。瓷化程度也是判断真伪的一重要依据,瓷化程度高一般都是传世品、出土年份极长(几百年以上)的瓷。一般真品都有“硬、脆、净”的特点,而新仿品大多瓷化程度不够,一般都有“软、绵、酥”的毛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