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代瓷器用开光?

宦橘可宦橘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三代是瓷器发展鼎盛的时期,出现很多新颖独特而风格繁复的艺术手法的瓷器,如五彩、粉彩等。开光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

开光,亦称“开窗”,是在器物上先装饰一定形状的凹或凸开光纹,开光内以绘画或者雕刻图案,使装饰效果更加突出细腻。开光的形状有多种,常见的有圆形、桃形、菱形、长方形、扇面形、双钱形等。

开光,是流行于元明两代的一种装饰技法。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三彩就有一种在壶身开出一个壶龛式小光,内绘执物人像或瑞兽的样式。有人认为唐三彩所施低温釉在烧成过程中会流逸,因此开光是为了釉色在釉烧过程中自然流入框内,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图案。但到了后世,这种在漆器、金属器、织绣上早就出现的装饰做法更注重其图案纹饰上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各种形状大小的开光有规律地配置于器物表面,对瓷器装饰艺术价值有了较大的提升。

开光技术最早出现在青花瓷器上,发展到明清时,几乎所有品种都采用。

在青花瓷上,常见用青花勾画轮廓加渲染,也有用青花勾线,再填以红彩,即所谓的青花加彩。开光器物多是小件盘碗之类,图案大都是一花一鸟,绘画简练生动,运笔流畅,纹饰清秀雅丽,具有中国画风。这种器物为时不多,收藏价值颇高,是收藏者乐于追逐的对象。

明清瓷器上的开光品种繁多,器型多样,如碗、盘、瓶、罐、盖盒、花盆等应有尽有。装饰图案也十分广泛,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还有吉祥文字,在五彩、粉彩、三果、墨彩、珐琅彩、“珠明红”等瓷器上,都能见到开光纹饰。而且,随着开光技术在明清瓷器上被大量应用,开光的尺寸造型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由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由一两开到多开,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一件瓷器上开光少则二三处,多则十余处,开光的形状大小不等、不规则,各具风格,在器物上以图案的形式体现,使装饰效果更加突出细腻,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瓷的表现力。这种装饰技法流传时间很长,清末、民国仍继续使用,并且被许多现代大师借鉴沿用,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