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御制瓷器吗?
一般大家都会认为,明清时期是定制瓷的繁盛期。明代有官窑烧制的“宫瓷”,和由江西饶州、浙江处州等民窑烧制进贡的“贡瓷”;清代有专门供应宫廷的“官窑”,专为王公大臣烧制的“御窑”,及地方官员进呈皇帝的“年贡瓷”。
其实,自唐以来就有为某个人或某个地方的订烧瓷,比如唐人陆龟蒙在《江湖散人传》中自称“病蓄”,在宜兴张氏穴中养病,“得紫石英英斗许,张氏不能用,持饷予作药壶”,紫石也,用以磨茶也”,这“药壶”与“水碨”便是别人为陆龟蒙订烧的。宋代也有专门为人烧造的瓷器,比如景德镇青白瓷中的“桂枝钧”、“张同造”铭文碗即是。但明确有文字记载认为元代有御制瓷器的说法。
根据对元人李谦厚撰《归田录》中的记载“大觉寺……其前庭有古柏十数章,寺僧云建寺时所植。元时每大雪,车驾率幸焉。寺有玉瓷台二、盆一,可受斛米。玉色葱白、如和田美玉。底有龙文及年月款识,盖御造赐寺也。又有古铜钟一,亦敕造之。”(清宣统《密云县志》卷十《金石》载。)玉瓷台二、盆一,盖御造赐寺也。其中,“玉瓷台”是大觉寺旧藏的一对玉质的插花台,“盖御造赐寺也”记载是元代皇帝造的赏给大觉寺的。这也就是目前所见到的古代文献中关于玉质制品“御造”的最明确记载,这也说明,在元代就已经有“御制”玉器出现,不能单认为是明清时期才有的。
虽然这种说法还值得商榷,但无论如何,这说明在元代瓷器的烧造中,已经出现为皇帝专门烧造的“御用”瓷器,或赏赐的特殊瓷器,类似于明清时期的御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