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小开片瓷器吗?
清代仿古瓷始于康熙,雍正、乾隆时达到其高峰。当时仿宋代哥窑、官窑、定窑、汝窑、钧釉和景德镇历来的影青釉均有水平较为高超者,与宋元器十分相似,有些作伪者还故意刻上伪造的款识,藏污纳垢是近代仿古之恶习。清仿各代的器物主要见于雍、乾间,而乾隆仿成化斗彩水平最高,几可乱真,应格外重视鉴别。
宋代哥窑瓷器釉面的重要特征是釉面散布金丝铁线。清乾隆仿哥釉亦散落以金丝铁线纹饰,但仔细观察,其与哥釉的特征还是有区别的,即仿品的纹饰大小均匀,线条规整,缺乏宋代产品自然形成的那种天成之趣。有的清仿哥釉器也仿制开片,但片纹细碎,釉面匀净缺乏层次变化,且片纹过于清晰,也与宋代哥窑的莹润、淳朴韵味相距甚远。
宋官釉,如传世的宋代汝窑碗和洗,釉面显现极细小的类似蟹爪纹的开片,釉下胎体颜色深,与釉面形成黑白对比,故开片在釉面有一种凹陷的感觉。而清仿器往往在白胎上施一层黑釉,挂白釉,利用黑白对比的原理来表现开片,与宋官瓷开片的形成原理和艺术效果有异。
清代仿明代瓷器十分成功,尤以清三代为盛。仿明宣德、成化青花数量最多。仿永乐、宣德的铜红釉、霁蓝釉也很出色;仿成化斗彩水平最高,几可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