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瓷器的酱口?

游本昌游本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酱口,顾名思义即釉色呈酱色,一般出现在瓶、壶、罐之类的瓷器口沿底部施釉,形成一圈酱色的釉线。瓷釉的颜色是在釉料中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决定的,酱口就是含有 铁元素所形成的。如清康熙黑釉,釉色很深,实际上还是棕黑色。其口沿处垂釉较厚,颜色呈深黑几乎无光,俗称“乌金釉”;有的瓶、罐、壶之类器物,由于是圈足,施釉后,底部釉积较厚,因而颜色浓黑,近于酱黑色,与釉薄的地方在颜色上有所差别,形成了釉色的浓淡变化,这种器物的黑釉习惯上都叫作“酱口紫足”。

另外,酱釉颜色深褐,像酱油的颜色,是宋、明、清各代盛行的一种釉色,宋钧窑、建窑、吉州窑,明景德镇官窑,清乾隆景德镇官窑都有烧制。明、清两代盛行的酱釉描金,是在酱釉上描上金色的图案纹饰,如龙纹、云纹、海水纹等,显得金碧辉煌,格外华丽。另外,紫口铁足是宋哥窑的特征,虽然与酱口紫足很相像,但紫口不是酱口,紫口是指紫黑色,有的偏青,有的偏褐,紫口与铁足都是由于器皿在烧制过程中,器口和底部露胎(不上釉),粘在有氧化铁的垫饼上,烧出来器口的颜色和底部的颜色要比釉色深而又偏暗,与上面说的紫口不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