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有什么乐瓷器?
日本瓷器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由于日本特殊的的自然地理条件,其制陶原料铁含量偏高,难以烧成如中国、朝鲜瓷窑所产的洁白瓷器,故日本本土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较晚。然而,日本特殊的传统制陶技术、独特的艺术趣味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其有别于中、朝的制瓷工业和风格。在日本各地新石器时代的贝塚中就可以发现粗糙的绳纹式大陶壶;后来奈良县樱井等处南朝贵族宅院或坟墓中出土的弥生式印纹陶器已较前精致。公元5世纪以后,从大陆和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制陶技术日益得到发展和完善,所产的陶器,经长期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濑户烧、须惠器、备前烧、常滑烧和信乐烧等。在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最先出现于九州岛。17世纪开始,日本许多地区都开始了烧造瓷器的工作,并逐渐形成了有区别的风格。
日本烧造瓷器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后期日本瓷三个阶段。初创期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前期日本瓷最初受中国大陆和朝鲜的影响很深,其器物造型和纹饰风格都有较大的相似性,甚至中国和朝鲜的工匠直接为日本设计和烧造瓷器。如伊万里产瓷地的有田町,其附近山坡上有一处当时外国人居住区名为唐柿生,当时居住着来自中国和朝鲜等国的不少技术人员。早期日本伊万里瓷与中国福建德化瓷、景德镇瓷和朝鲜瓷关系尤为密切,被统称为“三彩”,在当时的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发展期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与初创期相比,日本在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摆脱了早期摹仿中、韩瓷的作法,转向追求民族化、日本式风格的瓷业发展道路。日本在这一时期先后烧造了“金襕手”、“漆器风瓷器”、“银彩绘瓷”、“有田青花瓷”、“柿右卫门样式”和“古九谷”等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外销瓷器,在海外市场也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与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彩瓷系列一道分享了亚洲和欧洲的广大市场,对欧洲各国制瓷业的发展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对荷兰细密画风格青花瓷和德国迈森瓷厂制瓷业的影响。后期日本瓷约从19世纪中叶开始,包括金彩九谷和田山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