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书法算什么?
石虎的书法,《中岳嵩高山铭》,刻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六月,现存嵩阳观内。
该碑书法结体宽博,用笔方折;在二王书风的大环境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 石虎的书法与《中岳嵩高山铭》,曾引起学界关注。如沈尹默在1948年撰写的《二王书论》一文中说:“石虎乃前秦时苻坚将,好古爱才,其能书亦有可观……其字亦颇近右军《黄庭经》,而于《乐毅篇》尤多似处”[2]70-71;唐书学家崔颂也认为“石虎虽粗有功名,然其志趣不减文人”[3]146;著名书家王壮弘则说:“余谓此作虽属‘伪书’,但确是王羲之所创‘今草’,且具有‘初唐气象’的书风,非‘北朝习法’所能比拟者。就其艺术价值而言,应比《曹娥碑》、《张猛龙碑》等‘魏碑精品’更有价值。故凡爱好书法艺术的朋友,当可细心揣摩研习之!”[4]王壮弘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
近年学术界对石虎的书法多有讨论,特别是对于《中岳嵩高山铭》的研究成果颇多,如吴洪亮著《东晋书学研究——以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胡建雄专著《〈中岳嵩高山铭〉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版)[6]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大大深化了对石虎及《中岳嵩高山铭》的评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成果中,虽然有人注意到石虎的书法出自王羲之手笔这一事实,但却没有深入分析这种书法渊源关系。因此,我的讨论将以《中岳嵩高山铭》与王羲之书风的内在关联为主要切入点。
一、从形貌上说,《中岳嵩高山铭》明显是二王的书法风格 《中岳嵩高山铭》全铭分三段十行,除末行缺一字外,其余各字皆完整,共二百五十二字。其中第一段三行九十一字,第二段六行一百零四字,第三段四行五十字。 现根据出土时间及流传脉络,将其书法面貌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刻时代。由于年代久远,原石已不可得,只有拓本传世,从其字形结构来看,笔画较为细瘦,字形也较小(见图1)。第二个阶段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拓本较之前段,字形变得方正,结构也趋于紧密,笔画显得粗壮有力,已初步显现出《中岳嵩高山铭》的基本面目(见图1)。第三个阶段即咸丰五年(1855)由清代金石学家阮元编集的《中岳嵩高灵庙碑》。这个阶段是《中岳嵩高山铭》成熟期的开端,此时原书的笔画更为遒健,结构也更趋严整(见图2)。第四个阶段即为1983年在嵩山出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拓片,此时的字形已与原刻相差无几了。第五个阶段则是目前流传的上世纪初拓本,此时的字形又略有些变矮,这似乎表明,自上世纪初以来,拓工大多采取取大不取小的方法来拓碑,如此才能使拓本“字字如斗大”(见图2左下)。当然,这种取精舍肥的办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拓碑讲究的是神似而不必过分拘泥形貌,何况古人又有“以大压小”之说呢!
通过上面描述可以发现如下几点规律性特征:一是《中岳嵩高山铭》与王羲之书法之间的形似性极为突出。无论是从字形上看还是笔画形态上,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不同于二王书法的迹象,甚至连王献之的笔意都可以找到。二是该石刻书法的风格发展演变线索清晰可辨。在它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不同时期风格上的差异,而且每个阶段的风格特点都与其所处时期的审美风尚相吻合。三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石虎对王羲之书法的摹写都是忠实可靠的。他既没有故意模仿某一种碑帖,也没有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风格而随意改变原作的形式,而是尽可能地保存和再现原文本的面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临摹作品都能够做到像《中岳嵩高山铭》这样忠实地呈现原作者的面貌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确实无愧于“真迹”或曰“神品”的美誉。 四是从笔法上来说,《中岳嵩高山铭》与王羲之楷书《乐毅论》极为相似 从图3可以看出,《中岳嵩高山铭》中的大部分笔画都与《乐毅论》基本相似。比如横画,两碑书写都十分强调提按顿挫的变化,而且它们的起笔收笔方式也都十分接近;竖画也是如此:无论是侧锋入笔还是藏锋入笔、亦或是悬针竖与垂露竖等等,两者都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除了笔画之外,在结体的安排上二者也有许多雷同之处。比如“成”“化”“平”三个字,两碑的结构都几乎完全相同。另外,在布局上它们也有不少共同点,如“南”“西”“北”三字的位置安排都大体一致等。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岳嵩高山铭》都与羲之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从性质上说,石虎所摹王羲之《乐毅论》属于官方文书性质的碑刻,而非私人收藏的摩崖题记 《中岳嵩高山铭》作为官方文书性质的碑刻,它与民间私人的摩崖题记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主要是通过官方的渠道来进行传播的。例如他所创作的《兰亭序》就被唐太宗带入了冥界(见《旧唐书·文宗纪》),从而成为后世学习者的范本之一。此外还有如《黄庭经》等也是当时流行的字帖之一。在唐代乃至更早的时候就有大量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被刻录下来或者拓印出来供人们学习和使用。但是,这些书籍一般都是经过官方授权后才得以流通并广泛流传于世。而在民间却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王羲之书法的拓本流行世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