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翰墨秘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蔡邕在东汉灵帝光和年间写的《石室神碑》。 《石室神碑》是汉末碑刻,有二品,一立于山东曲阜圣府之东,称“东碑”;一立于孔林中石室祠内,称“西碑”。此碑字体为楷篆相杂,隶楷合一,结字扁方并用,章法疏密相宜。其笔力沉实雄健,结构宽绰疏朗。从风格上看应属于《曹魏三体》的范畴。
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流传下来的东碑残石仅存八行(原石共十四行、二百九十字),而西碑则较完整。清人翁方纲曾撰过一篇考证文字曰:“今东碑虽只八行,然自云‘臣邕谨书’者六行,‘鲁相孔宙立’下至‘汉灵帝光和四年’止四行。知此碑文乃邕所自作,盖即邕作于光和中也……又西碑凡十二行,当是邕作碑阴题款,故多此数行耳……” 翁氏之言甚是有理可循。根据他的推测,这个碑额应是刻于“初平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也就是说这块碑应该是被后人拓完之后才补上的刻年,这样看来碑上“熹平四年二月廿七日”就很有可能是后人重刻时添上去的了。至于原因嘛估计就是《石室神碑》名声在外了呗!
不过有趣的是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当年刻在西碑背面的原文——这真是很诡异的一件事。当然啦,以现在大家的眼光来看这篇碑文确实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言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上乘之作呢?我想这就得问蔡邕本人了。据史料记载: “《三教同书》十卷,琅邪朱育所撰。或言邕所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三教同书》这部著作是后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所著,但还有另一种说法说这本书是他和琅琊人朱育两人共同撰写而成的。
关于如何写出一部上乘之作这一方面的问题还是只有作者自己才最清楚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认为大家不必再费心去探讨什么“最高明”“最神秘”“最核心”的问题了吧—它们根本就不存在好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