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争座位帖?
这幅字是何绍基五十七岁作的《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和当时谏官李翰、吕谒等七人论事未畅而各出怒色的事后记录。由于颜真卿的忠义耿介,所以此书显得气吞山河,雄强茂美。 何绍基学颜,取法甚高。他是从钟繇入手的,在《说文段注》中他说过“吾初学书时,师教之为锺王”。他在三十二岁时临写的《礼器碑》已颇有成就。三十八岁开始学颜,他首先是从《争座位帖》着手,四十一岁作小楷《西岳华山庙碑》,其结体与用笔均似颜,但笔画更为细瘦。四十三岁到五十岁间临习《勤礼》、《颜氏家庙》诸碑,对颜真卿的笔法掌握得颇为熟练,又兼习北朝碑刻,故在五十五岁前所作楷书多能融南北为一体,刚健婀娜,自成面目。他的行书以二王为宗,掺入颜真卿行草书的特点,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遂成为独树一帜的人物。
何绍基的字虽然取法于颜,但他并不专守一家,而是博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除了研习钟、王外,他还曾临习汉隶《史晨》、《曹全》及北魏《张猛龙》等,并学习赵松雪、董香光等人的字体,还临摹过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小楷字帖《黄庭经》。因此,我们在欣赏他的楷书或行书的时候,总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字体风格来。 这幅字是何绍基用蝇头小楷书写的,可见作者功力之深湛。通篇结构紧凑,笔画精微,字字大小如一,一丝不苟;虽属小字,但气脉贯通,不显局促。这与他常年用功有关,也是他注重笔力、追求劲拔的一个写照。这种小字大书的风格是他自己探索出来的一个特点,也是他所追求的,在他的手札中也多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