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属于电气石吗?

晏振傣晏振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电”是人们对天然玉石接触后产生的知觉,这种知觉是由于玉石本身的理化性质所决定的——当人体接触天然的玉石时,由于人体与玉石之间存在着静电现象,使得正电荷聚集在玉器表面,负电则集中在距玉器较远的皮肤上;而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续和按压程度的加深,这种电位差也会相应增大。如果人连续多次触摸或按压同一个玉石件,其表面的电位差会出现明显变化。 当然,这种电位差的产生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此条件必须是相对封闭的环境(如相对密闭的房间里),其次是人体与玉石必须同时接触并且反复摩擦,最后还有人体本身必须具备静电荷。否则,即便是在同一块玉上反复地擦来擦去,也不可能出类似的现象。所以这实际上是人体生理作用下产生的生物电流效应,而非所谓的“电磁场”作用结果。[1][2] 目前,对于这一现象的本质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人体与玉石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引起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因人体与玉器发生摩擦起了电荷转移所致。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解释将上述情况归因为“压电效应”——即当人们用指甲划玉器时会产生“放电”现象,这是因为部分玉器含少量钠、镁等金属矿物颗粒(透辉石、斜方铁辉石等)所致。这些金属矿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层状,当它们受到外力的挤压时就会产生电流。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静电感应之外,人们在长期把玩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玉材时还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玉会渐渐地“变色”——即由白变黄,或者由青变灰。对此,近代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一块玉料,使其暴露在空气中,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结果发现3个月之后颜色会显著变深,而9个月之后几乎变成黑色。

其实,这种现象也是由电荷造成的。只不过这个“电”不是自然界的带电现象,而是人工测试的电荷。 原来,当天然宝石接触皮肤时,因为人体是电的载体,它会以静电的方式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从而造成电荷的积累,此时若将两块天然宝石相接触,则会因为电荷的扩散而使整个系统平衡,最终表现出中性。但如果在测试的时候使用人造材料替代天然宝石,那么结果将会完全不同。 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工材料不具备天然的绝缘性,当它们接触到皮肤时不但不会产生静电现象,而且还可能因为自身带正电的部分接触人体而使人体带上同种电荷,这样就会破坏人体原有的电势平衡。在使用这类材料进行测试时,会发现其电阻值突然变大,也就是所谓的“变色”现象。[3]

荆浩本荆浩本优质答主

答主是一名地质学专业学生,对宝石和玉石有一些涉猎与了解。 就题主的问题而言的话呢… 简单来说就是… “是的”。 但是这种“是的”可能是一种广义上的“是”……(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在这里) 我觉得题主是想问的是“是不是所有的电气石都可以称为‘玉’或者‘翠’”还是“哪些能称为玉或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答案就只能是肯定的啦! 这问题怎么解啊……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电气石”这个词汇本身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它的意义范围太广泛了。 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定义的——“电气石为硅酸盐矿物中一类重要的非晶质材料,由于它具有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和光学效应,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及特种功能陶瓷等领域”;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珠宝首饰鉴定》中的相关内容——“3.14 术语和定义3.14.109”中这样表述——“玻璃种:一种特殊的风化蚀变产物,常含有钠长石等矿物。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的固体,表面可出现像冰样的纹理,具油脂光泽,无荧光。硬度6-7。密度2.55g/cm³左右。折光率1.538—1.546之间有波动。

在以上的定义描述中有提到什么“风化蚀变产物”“含有钠长石等矿物”以及“无荧光”等词句,从以上几个关键语句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 ——这些特征性语汇都是描述电气石的物理性质,并且基本上可以达成共识。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来推定这一定义所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或是指向什么东西的方向么? 所以综上所述我的答案是“没有肯定答案”,而同时我还想说一句——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在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得出别的结论。例如说某些矿物的颜色和外观可能很接近另一种矿物或者它们可能是同一类矿物,但是由于其内部化学结构或者晶体形态的差异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着显著的区别等等之类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