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切割怎么辨别?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块毛料经过切割之后,一般会产生两块或以上的半成品,我们称之为“切料”(图1) 图1 以切玉石毛料为例子,一块毛料一般切成两块半块或者更多,中间部分较厚的称为“牌头”,而两边较薄的称为“边角料”。 那么,如何根据切料判断其原石呢?
第一步,我们要观察切料的形状是否对称,如果是不对称的图形,那就说明这块原石是不完整的,它至少有一侧是原皮裸露的(图2) 图2 第二步,要看切面有没有色带出现,如果有色带的话,要仔细观察色带分布的情况、是宽窄变化还是浓淡之分,以及其内部的结构状态,然后再结合表面外观来推断其颜色变化的轨迹,从而进一步判断其颜色的深浅程度和范围大小(图3) 图3 第三步,看切面上水线的位置和水深,有水的切面被称为“有水线”,它表示石头内有裂隙或者绺裂的存在;另外还要看水线是否清晰、是否完整、是宽窄还是深浅,如果有的话,也要结合上述第二点来进行分析判断(图4) 图4 第四步,要看切面的绿点及分布情况,如果有一条清晰的绿色线条从绿点出发,并延伸到边缘的话,我们就称之为“蟒”,而如果这条绿线是绕着切面转一圈的话,我们就称之为“蟒蛇尾”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有些切料会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1、翠色艳丽的优质翡翠原料大多表现为“无根”,即指没有石皮覆盖,或者只有极薄的一层石皮,这样制作成的成品色彩明亮、质地通透、光泽柔和。当然也有少数质优色好的翡翠原料会有石皮覆盖,这种几率很低。
2、带有翠色的白底材料,由于白色底部的色调往往会影响翠色的鲜艳度。所以,对于这类材料我们要仔细甄别,一般优质者颜色会较为艳丽、均匀,多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泽明亮;如果白色基底与翠色部分界限清析,且白底色不泛绿,这样的成品效果就会很好。 反之,则成菜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