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战国时期逐步发展定型,汉代出现草书、隶书和楷书等书体,至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众多书法名家,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艺术作品。 秦汉以来,除篆书外,各体书尚存多种,称为书体或字体;隋唐以后统一为真、行、草、隶、楷五种;宋元后又有章、草之分,还有大篆(或称“大篆”、“籀文”),小篆(或称“秦篆”)的名称也沿用至今。
一、隶书
亦称章草,是篆书的趋简变形,形成于秦代,东汉时期趋于成熟,魏、晋之后逐渐演变为今草。《说文解字》称隶书“秦始罢(废)古文,一统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文字”,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六国文字,由李斯等人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而隶书则是在小篆基础上的简化变体,其特点是笔画呈波状,起笔出锋,收笔上挑或者勾挑。代表人物有曹魏时期的钟繇与晋代的王羲之。
二、楷书
又名正书、真书,是一种规范化的汉字书写形式。始于东汉时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并延续到现在,是历代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字体。由于楷书结构稳定、易学好认,因而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唐朝时期楷书达到鼎盛期。代表人物有“初唐四家”之称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与薛稷以及唐代“楷书四大家”中的颜真卿、柳公权与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的楷书也很著名。
三、行书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兼具楷书书写简便与草书易于辨识的优点,是当今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字体之一,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代表作之一。当代流行的书体中,行书占绝大多数。
四、草书
分两种:一种是简化的草书,又叫章草,起于汉代,是隶书快速书写的草书体;另一种叫今草,兴起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由章草演化而成的,是草书走向成熟的标志。唐代张旭与怀素所写的草书最富盛名。
五、篆书
分为大篆和小篆两大类。大篆指“六国”文字(秦国用大篆,其他六国皆用小篆),也称籀文,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是战国时秦国通用文字的基础,因此又称“秦籀”。小篆也叫“秦篆”,相传为秦朝的李斯所创,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
六、隶书
隶书又称“八分”,是继篆书之后盛行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横画向左下方伸长,笔画变细,字形宽扁方正,笔画以方折为主。代表人物有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钟繇、崔瑗等人的作品。
七、章草
兴于汉初,盛行于西晋,是草书向今草演变的重要阶段。章草是汉简、汉隶与早期草书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当时书写多用墨书竹简,因此为了便于晾干,草书书写时多将点画连写成形,章草即由此产生,其特点是将隶书的波磔去掉,字字独立,字形略长,点画间多有牵丝相连。代表作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和东晋王羲之的《月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