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才算种老?
在科普“什么才算好种”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翡翠的生成过程。 众所周知,翡翠是一种玉石,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绿辉石)、透闪石和阳起石。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矿物并不是天然形成的。
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翡翠”,是天然矿物经过亿万年挤压形成岩体后,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部分硬玉成分被溶解,呈悬浮状或溶液状进入缝隙中,继而矿质沉积,结晶成宝石级别的硬玉晶体,也就是所谓的“翡翠原石”。 所谓“种”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指翡翠原石的质地。而其形成的过程则决定了它具有“结构”与“颗粒”两个层面的意义。 如果一块原始钻石晶体较大且形状规则,那么它必然是一种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抛光度好的好种;反之,如果其中镶嵌着大量的杂质或裂隙,那么它就属于一种结构松散、质地软、难以抛光的差种了。当然,这种种的概念是比较宏观的,并不能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东西上。 影响“种”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成因、产地、元素强度、后期处理等。而人们对于“好种”的定义也是相对主观的。例如,以玻璃地为例:在强光照射下,可清晰观察到表面光泽如玻璃,而且反射的光线柔和不刺眼。
但我们不能苛求每块翡翠都是完美无瑕的,毕竟天然形成的翡翠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瑕疵。于是,人们根据瑕疵的不同,将“好种”进一步细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种……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人们对于“好种”的认知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以“冰种”为例,在过去,它是属于中低档的品类,其特征表现为透明度高、光泽好、润度和硬度佳……直到20世纪初,有人发现它的表面能挖出丝状物时,才将其定义为“种粗”。后来,人们又逐步认识到其纤维交织的结构可以带来一定的抗弯性能,遂改口称“种嫩”。直到今天,学界与业界都公认其为优质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