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差的翡翠怎么处理?
很多买到的手镯,或者有些商家收到的来路不明的“翡翠原材料”,通过某些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其价值 这些提升价值的方法统称沁色、染色和注胶 “染”和“浸”是两个概念,很多人容易混淆。“染”指的是颜色来自于外部物质,比如染布料用的染料;而“浸”则是指玉石本身含有其他颜色的矿物,经过浸泡之后,表面有色的部分就会显露出来。 其实大部分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表面会有颜色的显示,只是后来风化等作用使表面的颜色变淡或失去,成为“干净”的翡翠。如果“干净”得不够彻底,那就是上图中这样,会留下淡淡的色带。 对于品质比较差的料子,可以通过以上的途径来提高其价值!那么如何辨别是否经过以上工序呢?
1、看:仔细观察,有无颜色分布不均的现象 有的话就是染过色的了哦~ 2、掂:同样的尺寸重量,比其它看起来比较“轻”的就是注了胶的。(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高绿高种的翡翠密度一般较小,用掂量判断是否有注胶可能不一定准确)
3、敲:用指甲轻轻敲击,声音较清脆的是注过胶的,声音沉闷的是天然翡翠。 但是要注意,有一些造假手法是观察不到的,就需要你用一定的手段才能知晓。 比如:B+C货。
什么是B+C货? A货指天然翡翠,B货指漂白注胶的翡翠,那B+C货自然就是指同时兼具上述两种情形的仿冒品。 这种冒充翡翠的劣质材料,价格可以说很便宜,而市面上的B+C货又是如何骗过我们的眼睛呢? 一般说来,B+C货会在颜色方面做得天衣无缝,让你瞧不出丝毫破绽。
当然,如果你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B+C货的颜色过于均匀饱和,没有渐变感,你留意到任何一处颜色不同,就可以判定为B+C货。 另外,把玉扳手放在A、B、C货之间来回摩擦,A货表面留下的痕迹明显,且不易擦掉,而B、C货则不会有痕迹。 因为天然翡翠的质地坚韧,打磨抛光后会有一层油脂般的光泽,而B、C货由于经过了酸洗,表面会留下酸蚀的痕迹,看起来没那么亮。 用酒精灯小火烤一下,天然翡翠不会有什么变化,而B、C货可能会起泡或是变黑。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无论哪种造假手法,都是“以次充好”,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对翡翠原有品质造成了破坏,所以无论怎样加工,品质是无法达到顶级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