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的棉絮多了好么?
“棉”是翡翠内部特有的结构,它是硬玉晶体形成的排列方向有间隙而形成的。可以理解为硬玉晶体的瑕疵。 “絮”则是由硬玉矿物或其他矿物质颗粒集合体形成的杂质。因为形状类似于棉絮,所以称为“絮”,其形成的纹理与颜色可呈现出团块状、条带状、条纹状等。 无论是“棉”还是“絮”,对翡翠的价值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棉”的影响要比“絮”小一些。
1.对价值的影响 根据翡翠的结构特征可知,除了部分达到宝石级别的翡翠(如老坑种)外,大部分翡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松散的问题。即硬度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晶体,而呈现为纤维交织结构的构造。当纤维间隙或交织点内存在有色质时,就会形成色根;若为无色质,则呈现出透明的状态。这样的特点就让翡翠的透明度有了较大的差异性,从完全透明到完全不透明。不同透明度的翡翠所对应的市场价格有着天差地别,比如同样为冰种的飘蓝花翡翠手镯,其颜色分布状态不一样,如果呈脉状分布且比较稀少的话,就可以使得这只手镯的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相反,若是绿色以凝集状态分布在翡翠内部,色彩比较单调又没有变化,那么它的价格就很难再提升了。
2.判断方法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我们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如果看到的翡翠内部的白色或者灰色线条状、团状或块状物质,就是俗称的“棉”了。而类似云雾状的白色物质就是所谓的“絮”。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时隐时现。在强光照射的情况下,这些白色的物质会消失不见;而在弱光条件下,这些白色物质则会明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