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何越带越多白?
这个“白”字用的不好,应该叫“翠”,指代的是硬玉晶体的特征——纤维交织结构。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事实,任何纯天然形成的玉石都在不断的被氧化,所谓“养”只是氧化的过程被人感知为时间的长短而已。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加速这个过程—比如浸泡在肥皂水中,或者经常用手盘玩。
对于翡和翠来说,它们的组成中除了一小部分矿物颗粒为硬玉(NaAl(SiO4)2)之外,大部分都是钠铝硅酸盐(NaAlSi2O6),也就是含硅钙镁锌等元素的橄榄岩类矿物。这些矿物颗粒的表面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从而发生化学作用,形成一层极其薄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的存在会使光线产生折射,看起来好像是“有油”一样。
如果你购买的翡或翠是天然的,没有经过上述的化学处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这层薄膜会渐渐增厚,也就是所谓的“长熟了”—其实质就是矿物晶体表面溶解进水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问,那这层薄膜是越厚越好吗?其实不是这样,如果这层膜很厚的话,反而会影响光线的通过,使得透明度降低;另外,过厚的膜还会造成反光,影响光泽度。所以天然翡翠在形成这层氧化膜的时候,是非常薄而且均匀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很不错了~因为天然翡翠是在无氧条件下由高温高压形成的,其中不会有铁元素参与结晶过程,所以不会生成赤褐色铁氧化合物。只要不是经过强酸浸泡、腐蚀过的翡翠(这种工艺一般用来除去杂质和增加翠色分布的面积),就不会有铁锈浸入其中,从而保持晶莹通透。而染色的仿制品就难以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