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历史多少年?
说到“翡翠”这个词,很多人都认为是现代的舶来品。 实际上,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翠”或者“翡”的字眼。《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西汉宫廷里有人得了块漂亮的“翠璧”;而南朝梁人柳恽也有诗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今数夜宜浓睡,珍重多情二月莺。”——这位诗人看到的“莺”就是现在常说的黄莺、黄鹂,不过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羽毛很华丽的鸟,所以用“莺”字来形容它。这种鸟喜欢成对在树枝间跳来跳去,鸣叫声响亮清脆,而且特别喜欢“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偏爱,他们的诗句里经常出现这种鸟的身影。
但古书上提到的“翡”和“翠”似乎不是同一种东西——唐代学者孙棨在《北里志·序》中说:“予观京师之翠坊、红拂缨、青丝舫,皆南曲之内也。”这里的“翠”显然代表的是今天所说的“绿色”,因为绿色是东方色彩里最传统的色彩,一直被赋予平安祥和的含义。而红色的“虹”和紫色的“紫”在古代也是“翠”或者“碧”色,这在古代的诗词里有很多体现。
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小苑初晴后,长杨泛翠漪”的诗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有“绿窗春雨空池满,翠幔秋风闲馆愁”的诗篇,还有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有“翠绡颦黛,旧事依稀想”的词作。这些句子里的“绿”、“翠”都指代绿色的含义。 所以,虽然现在的科学表明我们俗称的“翡翠”其实是辉石类矿物,但是古人却用这样的词汇形容包含绿辉石和其他一些绿色矿物的岩石,可见“翡”或“翠”在古代并不是特指某种玉石,而是用来描述各种带有绿色的宝石和玉石。 这样看来,“翡”和“翠”这两个字在古代确实被大量用于描写颜色了,至于能不能像现代物理学那样对颜色进行划分和区分,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