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的猫眼是什么?
什么是猫眼效应? 猫眼效应,实际上描述的是宝石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自然光线照射到宝石时,由于宝石表面光滑,所以反射的光线以平行光的方式进入人眼,此时从侧面观察宝石,可以看到两条亮晶晶的“眉毛”,仿佛两只灵动的大眼睛。而具有这种特征的宝石,被形象地称为“有眼睛的宝石”——“有眼宝石”。 不过,这种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可不止翡翠一种哦!在很多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中都可以见到——例如天然水晶、海蓝宝石、托帕石,甚至人造水晶等,只要你仔细寻找,都有可能找到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呢! 不过,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可不只有上述这些。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我们未曾了解的宝石品种,但它们都具备同样的特点——在宝石的表面切割出特殊的纹路(或刻面),就可以将宝石表面的反光区域大幅度减小,从而使光线能够集中于一个方向上,进而显现出猫眼效应来。
1. 黄玉
2. 蛋白石
3. 橄榄石
4. 月长石 5. 祖母绿
6. 碧玺
7. 红宝石-尖晶石族
8. 海蓝宝石
9. 托帕石 10. 人造水晶 ... 等数十种宝石都具有猫眼效应。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轻轻松松找到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啦~
宝石猫眼即英文“cat's eye”,是一类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玉石或宝石。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光效应,而不是单独的宝石品种。由于某些玉石或宝石内部具有密集的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包裹体、针状晶体、管状裂隙或针状空腔,当对玉石或宝石进行弧面型切割,并以平行弧面的底面为台面进行抛光琢磨时,在正对光源的珠宝玉石正面的中心便会显示出一条闪亮的光带,随观察方向或珠宝玉石转动方向的改变,光带会随之而动,酷似猫眼眨眼时的光亮反应,故称该光效应现象为猫眼效应。
产生猫眼效应的基本条件是宝石内部需要含有平行定向排列的包体(纤维状金红石,针状纤维,管状裂隙或针状气孔)。
猫眼鉴定与评价要点
猫眼鉴定与评价主要针对切割和猫眼效应是否达到最佳效果(即所谓的“活眼”)两个方面。
1、最常见的是评价猫眼效应的质量,一般以猫眼光带清晰、居中、细窄为好,且猫眼效应应随宝石或观察者方向的转动而灵活转动。
2、对于宝石猫眼而言,应评价其琢型是否合理(宝石猫眼的原料常常是长条形,一般按原料的形状进行切割,呈高圆柱形,只有这样的造型,才能使猫眼效应得到充分的利用,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3、评价影响猫眼效应的缺陷(对切割和猫眼效应均不好的猫眼,一般不要称其为cat's-eye,而应以原料的名称加猫眼效应,如月光石猫眼、电气石猫眼、水晶猫眼等来称呼)。
玉石猫眼因材料致密,颜色较好,且猫眼效应是玉石的重要加工特色,故评价标准及方法与宝石猫眼基本相同,一般只要具有猫眼效应即可,不需作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