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多少银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流通的货币是人民通行券(人民币)。1950年3月~195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的东北银行人民币、华北银行人民币和西北农民银行人民币。这些不同名称的人民币都是新中国的法定货币。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由于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第一套人民币已无法正常流通,必须进行兑换。1955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通令》,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1:10000的比例回收第一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中,1元等于最初发行的辅币(1分)100倍,而1分则等于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大面额——10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角分的时代”。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于1962年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减少了19个券别,增加了5个券别,全套共19枚。
为了支援边疆建设,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从198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分五次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除了主图案与第三套人民币完全相同外,还首次采用了胶雕套印技术,使图像颜色鲜明,纹理清晰;最大面值100元的票幅长度比第四套人民币更大些。 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7种面额,其中,100元和50元的两种大面额钞票各增加了1种,20元的减少了2种,10元的减少了4种,其余不变。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逐步减少通货发行量,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大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