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多点综合视点?

令狐润玉令狐润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提法有点意思,有点让人不明所以…… 中国画的技法里虽然没有多透视这个概念(中国画家很少去关注透视的问题)但中国画的构图里却存在着多重视点的现象——这主要是指“散点透视”或者称之为“点点透视”。

什么是“散点透视”呢? 所谓“散点透视”就是指画面上没有固定的一个观察点,观者的目光可以到处观看——这种情形和照相机的视角是类似的,只不过相机的视角是被动的,而“散点透视”的视角却是被作者主动地“发散”出去的。 “散点透视”的好处是可以将更多的景物收进画面中,增加画面的信息量与整体感。但是“散点透视”也有其不能克服的缺点,那就是由于没有固定的一个观察点,画面上的物象难以获得明确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

另外由于“散点透视”是画家自觉地、有目的地将视线分散投射到画面中的各处方位,因此从心理感受上来说比照相机的广角镜头要更为缓和一些。 当然“散点透视”也不是没有局限性的,它只适合于表现相对静态的风景或建筑等题材,并且不适合大幅面的构图。

邱权邱权优质答主

中国画多点视点在西方透视学中称为灭点或消失点。在科学的单点透视原理中,无论是成角透视还是平行透视,都是一点视点,所有透视线都聚集于此。

西方透视学认为一个视点就应是一个焦点。在中国画中,为了把客观存在的物象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现,不受焦点成像的局限,在绘画过程中往往把所有的物象加以整体安排,使它们都处于最有利于展现真实感的位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多点透视。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从画面中的众多房屋楼阁建筑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采用了多点透视。

在用线勾勒物体时,有时也用减法来代替。在表现高台和台阶时就用减法代替,即不用线勾出完整的台面,而只画出边沿线和突出部分,突出的部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物象本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