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什么是三孔布?

厍吉厍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三孔布”是战国晚期魏国铸行的一种货币,因其钱的正面有“三孔”(圆形)而得名;又因所采选之铜料未经冶炼,俗称“三孔废币”或“废铜币”。 这种钱币形状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春秋战国的布币—汉代的五铢钱—唐代的开元通宝和宋朝的宋元明钞—民国时的法币、关金券等。 而“三孔布”则是从战国时期的布币演化而来的。 当时各诸侯国各自为战,各国都根据自己的财政需要铸造不同的钱币。魏惠王时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就下令将原来以粮食作为交易的“粟米布币”改为铜钱。由于在战国时代各个国家都以铜铁作为流通的货币,所以魏国改用铜钱之后,就必须从别国购买。如此一来就可以从中获利了。

既然要大量铸造铜钱,首先就得要有充足的铜材,但是当时的魏国地处中原缺少铜矿,于是就从楚国进口大量的铜料,然后让民间把铜料熔化重新铸造。但是这种做法有一个问题:其他国家的钱币都是用机器铸造的,而这里的“三孔布”却是用手工操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完成的。这就使得它的质量不是那么的完美,钱币的正反面往往不太对称,而且有厚薄之分。

虽然它采用手工操作,但工序一点也不比机器生产的少。它要经过翻砂、制模、铸造、磨光、剪边、锉纹、烤色等7道工序才能完成。

“三孔布”的钱文书法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钱珍品!为研究我国的货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兰寒茜兰寒茜优质答主

三孔布是战国布币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货币。因为它在布币空首的两端及其下端各有一圆孔故名三孔布。它流通于赵国的离石、太原和狼孟等属地,为战国时期赵国所铸,距今2300多年,存世罕见,历来被收藏界视为珍品。三孔布上所铸地名基本都在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三孔布是目前所知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多孔钱币,其厚重、造型独特、存世极少,为历代收藏家所重视,价值昂贵、备受人们青睐。三孔布历来是钱币收藏中的大珍品,曾拍出900万元的天价。三孔布是铸工极其精美的一种铸币,也是我国古代铸币艺术中的一件珍品。

三孔布铸行时间很短,所铸数量不多。由于三孔布铸行于赵国偏远的边境地区,故难以在国内流通。加上该币制特殊,孔多,铜损耗大,也不利于兑换,因此三孔布铸行没有多久就被废除了,因此存世量比较少。

三孔布钱的存世量极少,现海内外所存不足60枚。三孔布文字与布币同,是小篆的前身,笔法优美,是研究中国文字演变,书法发展的宝贵资料。建国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先后在山西太原蒙山和榆次等地发掘到三孔布钱,为研究三孔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