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几年的中国飞机什么样?
1996年,我正在读大学,当时民航还比较兴旺。记得那时从成都到北京的机票是700元(好便宜啊!),但由于学校在郊区,坐机场大巴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所以一般同学都是提前一天去火车站附近住宿,第二天一大早打车去飞机场,这样节省时间。
有一次我和同学去机场,在机场外遇到了同校同学,他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因为买的是打折票,要办理手续,取票登机还挺麻烦的。后来我们五个人一起进去的,在值机柜台前,我们惊讶地发现竟然只有我们这几个人在办理手续,其他都是托运的大件行李。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挺落后,办理登机牌还要排队…… 在机场候机的时候,看见很多穿深蓝色外套戴着墨镜的人走来走去,后来得知他们是“警察”(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专门负责维护机场秩序和检查行李。 进入候机厅后,我感到震撼极了。当时国内刚刚开通航空货运业务,因此除了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以外,所有的桌子上方都堆放着硕大的集装箱。每个箱子里都挤满了正在打包的快递员,他们一边整理边自言自语地抱怨。 “现在空了,可以进去了吧……”随着广播响起,第一排的旅客开始依次走下飞机。
这时我惊奇地发现一位身穿制服的空姐站在门口,她仔细查看了每个人的证件才放行,严格程度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下了飞机,我们在首都机场大厅里转了半天,由于不熟悉路线,差点错过火车。当时真是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很神奇。 那时候的民航服务也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周到。到达目的地下车后,我们拿着行李准备过安检,可是发现周围既没有行李推车也没有传送带,而我们的行李箱又大又重实在不容易搬。正当我们发愁时一个民警走了过来,问我们要办什么手续。
当我们表示想带行李箱上火车时,对方很不屑地说:“你们还真把行李箱带走啊?别傻了,放这吧,等有空了再来拿。” 于是我们的行李箱就那样“遗忘”在了火车站……真是一个美好的年代啊!
我是一名1991年出生的航空爱好者,由于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直到高中毕业后才到北京工作。作为一名航空爱好者,来到航空城北京自然要多去机场看飞机,有时也会花上好几百机票去坐飞机体验。其实对于机场的飞机,在家上网都可以看清楚,而且角度更好。但是去机场还是有看飞机图册/视频所不能得到的体验,就是置身于百架飞机中那种震撼!
首都机场T3航站楼每年起落飞机近百万架次,日高峰5000-6000架次,在全球机场航班起降量中排名前列。这里基本上都能看到所有种类的民航飞机,当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波音和空中客车。另外还有些支线飞机,如巴西航空工业和庞巴迪的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E190CRJ900等。更小的机型如A220以及涡桨飞机就比较少见了。军用运输机有时也会来。此外还能看到一些包机和非民航认证的私人飞机。在3号航站楼,由于其有两条跑道和两条平行滑行道且离航站楼的陆侧并不远,因此可以看到很多飞机滑过或起飞。除了3号航站楼,1号和2号航站楼由于设计原因看不到飞机起落。在2号航站楼,由于机场线离的比较近,有时还可以坐在地铁上等待飞机从头顶滑过。
首都机场
坐飞机的体验也非常好,尤其是从天合联盟值机区到机坪之间会穿过飞机停放区,在这里,可以从很近的距离拍摄到正在检修、加注的飞机。这里停放的多为山东航空,河北航空和北京首都航空的飞机,以波音737和空客A320为主。当然,也可以亲眼目睹自己将来要乘坐的大飞机推出。由于北京机场飞机太多,且机场跑道不多,飞机通常不会滑行很远。很多飞机推出就可以在航站楼下看到,感觉特别近,尤其坐A320系列这种机翼上翘的飞机时,会有坐过山车的感觉。
北京到石家庄的支线航班特别多,且石家庄离航站楼较近,能拍摄到飞机正前方。此外飞机通常也会以较低高度低空通场后再转弯起飞。另外去广州的航班飞机基本上都是大飞机,可以在机坪看到空客A330和波音777。
广州到北京航线大飞机特别多
机场不仅有飞机,还有各种勤务车,特别多特种车辆。由于北京的天气相对干燥,经常可以在这里拍摄到飞机静电打在接地桩上的火花。如果够幸运的话,还能在飞行中碰到晴空颠簸和急流。由于北京是特大航空枢纽,因此遇到外航飞机和非主流机型的机会特别多,遇到南航或国航的宽体机国内航线,体验也非常好。总之,在北京机场接触飞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看视频和照片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