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什么时候独立?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尝试回答一下。 先说我的结论,中国山水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独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论已经出现了关于山水的论述,但是那个时候的“山水”概念和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山水大概还没有完全对应上。这个可以参看谢稚柳先生的《中国古代书画理论研究》(这本书的版本很多,网上应该能搜到电子版)。谢先生把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放在全书的最前面,理由就是“这篇文字可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谈论山水画的文字”“宗炳所说的‘山水’,已不是自然山水了……而是指山水画。”“从宗炳起,山水才成了画的主题。”“宗炳所说的‘神’,已经不是道家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指艺术意境上的‘神’,或者说,是指山水画这种题材本身带给读者的那种超越性的想象与情感。”(P36-40)也就是说,自宗炳始,山水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题材——“山川景物”从自然山水平原中分离出来,被赋予人格化的精神特征——这和中国文人后来以山水自居是息息相关的;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绘画从宫廷走下庙堂,开始成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
当然,如果仅仅这样来说明山水画的独立似乎有些强词夺理,我们还需要找到一些能够佐证历史的实物资料。谢先生在书中列出了大量的画像石(砖),它们除了能够证明山水在南北朝时从自然山中分离出来之外,也能够印证我之前的另外一个结论,那就是:山水画最早的形式是从人物故事画中分离出来的。(详见上文截图)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山水画在唐代最终从人物故事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目。因为晚唐五代出现的“文人画”是个非常重要的史实,而这个现象的出现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我推测这个过程的最后完成大概在唐宋之间。 关于文人画,谢先生在书中指出其形成的原因有二:
1、科举取仕增加了很多文人参与政治的机会,但同时却大大降低了文人在官场上获得晋升的可能,于是他们不得不寻求另外一种社会地位——这就是“文化贵族”——文学和书画成为了他们标榜身份的标志之一。
2、道教的盛行和道家思想在中唐之后的复兴,让文人们找到了一种区别于儒家的价值观。他们不再像先前儒家弟子那样把自己捆绑在功名利禄的道路上,而是开始了另一种人生选择——游宦和漫游(包括漫游式的写生)就成了他们释放压力、寻找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
以上只是我根据谢先生的书所做的总结性陈述,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