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中国银行在哪里?

刁舒芸刁舒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05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开始官办现代银行。次年,商部与户部合作,筹办了京师同泽银行,总行设于北京。 1908年和1909年,商部及后来的财政部先后接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和户部官钱局,作为国家银行的试点单位,中国通商银行总办事处设在天津。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为了统一国家财政,巩固中央政府权威,实行“国有的同时,也允许私人经营”的金融政策,将原清政府的户部改为度支部,并接办了原英法洋行在北京设立的两个支行——中法实业银行和中国汇理银行,将其改组为国家银行,负责管理全国货币发行、税收保管和信贷业务等。中法实业银行总行设于北京,以原中国通商银行总管理处为基础设立中法实业银行总行,任命荣宗敬为总理,荣毅仁为协理(后任总经理);中国汇理银行总行设在南京,由袁仲纯担任总经理。

新成立的这两个银行统称“北四行”,与上海的四家银行——“南四行”——共同组成了当时旧中国的五大银行体系。 北四行的资产最初大多由前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提供和支持。中法实业银行资本金200万元,其中法国政府出资180万元,清政府借款20万元;中国汇理银行注册资本400万元,主要股东是法国投资银行,另有一小部分股份属于清政府。

由于当时的工商企业大部分都采取资合性质的公司形式,而银行则多采取人合性质的商行模式,因此这两家银行尽管名称里有“银行”字样,但实际上是经营商业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 它们发放贷款的重点是满足外商在华企业和进出口贸易的资金需求,很少涉及内地的投资和放贷业务。

为了拓展业务,1913年底,中法实业银行在广州设立分行,中国汇理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政府因战事需要,向中法实业银行追加投资,并将该行指定为法国在中国的唯一代表。至此,两行完全被法国所控制。

随着一战结束,1919年中国加入国际联盟,成为世界上五个永久理事国之一,开始拥有外交权。在外交部的指示下,中法实业银行于1920年开始接受外国政府的贷款和债券,代理政府进行对外贸易和投资,并逐步收回已向外借出的款项,开始了由国家银行向外贸金融机构转化的进程。

姬子怡姬子怡优质答主

民国时期中国银行总行的地点是:1912年5月26日在上海黄浦江畔的汇中饭店(原“礼查”,系英国人1876年所建,后易名和平饭店南楼)正式挂牌营业。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中总行大楼被日本侵略者炸毁,乃迁至苏州河边的亚细亚大厦办公,同时着手新楼建设。

新总行大楼于1933年7月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建成,落成后因日军的不断侵华,遂于1937年11月底前将行务从上海内迁,同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占领上海,汇中饭店被占,中行所遗之物全部被劫,损失严重。

总管理员等或遭武力威胁,或被以军车强行拉走关押,后经交涉得获释放,行员财产亦被洗劫一空。

所幸1934年落成的新总行大楼,日军因未占租界,其建筑与设备均未受损。

因南京已告失守,行务内迁汉口、重庆,改租江湾市立第二公园内之新村大厦及北苏州路亚细亚大厦作临时办公点,并在其前竖立原汇中饭店前的中国银行门牌,以维原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