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钟是什么朝代到中国的?
据记载,1582年,西班牙使节入京献钟。此钟通高147厘米,口径49.5厘米,重达630公斤 。《明史·礼志》中有详细描述:“(嘉靖)十九年冬十月辛卯,乌尔都国献自鸣钟。钟高二尺许,圆顶方框,每击一下,四围走马灯式转一圈。盖即中国所称自鸣鐘者也……其声清亮悠长,闻之使人神清气爽。” 这口钟现在仍在南京博物院中,被人们称作“西人钟”,是该院十大镇院之宝之一。
关于这口钟的来历,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有一则精彩描述:“有锡钟一口,重五百斤,声清韵长。东夷诸国,世供佛,好香火。尝以数百年前旧钟送予普照寺……” 根据徐霞客的记载,这口钟原产于锡兰,即今天的斯里兰卡。明朝初年,郑和曾率船队两次下西洋,抵达斯里兰卡。当时,当地僧侣向郑和敬献贡品,这口钟就在其中。
此后,这口钟在普照寺里供养了数百年。直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破南京,这口钟才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归于沉寂。清军入关后,这口钟被送入宫中珍藏。 值得一提的是,这口被称为“西人钟”的西洋古钟与故宫现存的两种钟表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其一,制作这口钟的工匠是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其二,这口钟所用的指针是后来传入中国的“子午线”概念,而在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与欧洲拥有此技术。可见,这口钟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