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几个方面欣赏中国画?

浦珺琰浦珺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艺术史的角度讲,中国画的欣赏与研究有着相对固定的维度和立场,这种视角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这些维度和立场未必是完全适用的。在强调其“中国传统”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其“现代”的一面,因为正是现代性赋予了中国画以新的生命。要欣赏和理解中国画,就必须了解这些既相异又统一的维度和立场。

1、技术层面——工笔还是写意?勾填色还是没骨? 技术上的区分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划分方式。一般而言,我们将中国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各有分支,如工笔画中包括重彩、没骨、浅绛、水墨等,写意画中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这种分类方式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方式。 但在我们进行欣赏和评价时,光凭“工笔”“写意”这样的词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一幅中国画都是“意”和“技”的统一——“意”指画家创作时的意图和动机,“技”则是完成作品所使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当我们谈论某件中国书法作品的“笔法”好或者坏,谈论某幅中国绘画作品的“构图”美或者缺憾时,其实都是在讨论“技”的问题——无论是笔法、用刀、用墨还是其他技艺,都是“技”的体现。当然,这些技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必须服务于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最终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

当我们在欣赏或评论中国书画时,必须要先弄清楚创作者的意图,然后再判断创作者是否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即创作者使用相应的技法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审美效果。如果创作者确实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预定构想,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件作品“技道两备”(参见本文第五部分)。反之,我们就只能说该作品“技有未逮”或是“技非所长”了。

2、风格流派层面——魏晋风骨还是唐宋气象?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与中国画的技术分法相对应,我们可以用风格流派的区分方式来进一步观照和支持技法的区分结果。 在中国美术史上,一般将绘画的作品风格大致分为工细、粗放两个路径,而这两个路径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语境。

工细一路往往与文人画相关联,而文人画又往往与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相连。工细的画总给人以精致、华丽的感觉,而这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礼”的部分——规规矩矩、严严实实。相反,粗放一路的风格则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率性而为的感觉,这恰与中国文化中“乐”的部分相一致。

但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风格只是一种倾向性的表达,它并不是对作品本质的真实反映。而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甚至同一派别的作者都会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合进自己的独特气质,形成区别于他人的风格特征。我们对艺术的欣赏不仅需要时间(积累欣赏的经验),更需要空间(拓宽了解的边界)。

3、精神内核层面——天人合一还是仁者爱人? 无论是工细还是粗放的风格,都只是我们观察中国书画作品的视觉角度而已,它们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书画的精神内涵。要想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我们就需要转向中国书画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审美意识里,天与人是互相感应的,自然之美和人之性情也是可以互文的。我们虽不能用抽象的概念去定义中国式的审美范畴,但却可以用中国书画的经典作品去加以直观的表达。 所以我们常说“意境”对中国书画的重要性——或深邃高远、或秀丽婉约、或疏朗平淡、或浓郁茂密……正是艺术家们通过对“意境”的不同表达,呈现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千姿百态。 而“意境”本身又是含混不清、难以准确定位的,它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去感知、去体验、去升华,正如黄宾虹所说的那样:“艺术无他,心灵受感发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