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什么宣书法?
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个,看了一下资料大概是这样: 据史记载,张芝(约公元130-192年),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郡渊泉县人。因他自称「草书千里」,所以后人又称他为“草圣”、“草圣张颠”等。 张芝自幼习书,在继承前人优秀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创造了“今草”,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狂草,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书法艺术以精熟飘逸著称于世,《后汉书·张衡列传》载:“(张芝)又善草书,篆隶亦妙,帝(汉灵帝)甚宝爱其草书”;曹魏时的钟会称赞说:“仲杰之草书,非传授而独得之天也”。
晋王羲之云:“张芝临池洗砚,笔成冢,纸成堆,白发老娘,锄豆溪边,白日无光。”可见他刻苦学习的劲头之大。他还首创了「一笔书」,即是把一个字写成一行,使行与行之间相联不断。这一创新方法为后世草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芝的弟弟张昶及儿子张昶也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他们父子三人被称为"一门三绝"。由于张氏家族的杰出贡献,故被后人誉为“书圣之家”。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吾观古之立言者,皆有明鉴著于前,美声传于后,非求名以为誉,求胜人为业。是以事业不失,则众流不废”。这段话说明了只有有了成绩才能流传下去的道理,从另一角度肯定了张芝书法的巨大成就。
至于“伯英宣”“二王宣”等等说法,都是后人为了表示对张芝书法的尊崇和赞美而加上的称谓。如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张芝和张昶的后裔之一,人称“鲁公”. 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有关张芝及其书法艺术的石刻资料保存于四川广汉市雒城文庙内的一块石碑上,碑高2米余,宽约半米,名为『张雄州碑』,亦称『张迁碑』或『张侯碑』,乃东汉中兴名将、镇西将军张奂之孙西河太守张雄撰文并书写,是著名的「隶楷合化」碑刻,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艺术理论著作之一,而且还是一座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