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史上有哪些特殊钱币?

赖语翰赖语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就中国发行货币的历史而言,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民国以前的银本位制时期; 2.民国时期的法币改革与银元本位制时期; 3.解放初期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 4.第二套人民币; 5.第三套人民币及人民币纸币的发行。 在这些货币中,有许多“奇葩”的存在,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一下第二套人民币中的“奇葩”—— 2000亿张钞票!没错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物价飞涨的形势而采取的过渡措施——发钞。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3年1月发行,到1964年5月停止流通,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和“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实施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几乎被完全消灭,流通领域出现了严重不足,在1955年到1964年间,总共发行了四套人民币(未计算带字的人民币)。其中,第二套人民币总共10个面额、55种版别,是发行量最大的一套人民币,也是“奇葩”最多的一套。 在这10个面额中,有2个大面额票子:5千元和5万元,还有2个很小面额的票子:5分和2分。此外还有3个民族文字券,分别是维吾尔文、蒙古文和藏族文的5元券。

这55种版别中,有不少是因为错印、漏印或者倒印而成。比如我们平常看到的人民币图案都是左青龙右白虎的,但是5元券和5角券在印制的时候因为错印成了“右青龙左白虎”而被留下,后来因为这两种券别的数量并不多且使用频率较低,因此被留到了现在。 而像5元券这种因为错误而留存下来的“幸运者”却是少之又少。 除了因印刷失误留下的“幸运者”,还有一种因为设计独特而使它在当今拥有不菲的价格,它就是三版币中的“车工”。

“车工”全名叫做“乘车工人”,这是因为该套币的设计者是著名设计师王伯敏先生,他受到参加工会游行队伍鼓舞而设计的这套纪念币,所以用“乘车工人”来命名它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该车工2元纸币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水印技术,它使用了刻划凹版印刷工艺,在纸币上面印上了凹凸鲜明的花纹,达到了极好的防伪效果。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些先进的印刷技术,让“车工”成为了当时最受犯罪分子青睐的假币对象,如今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车工”多数都为伪造的伪币。虽然“车工”深受造假者的“喜爱”,但它本身却是有市无价,一张全新品相的“车工”现在价值数百元。

成重任成重任优质答主

1、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红10”

在第二套人民币中,有很多特殊印刷的“红10”、“黑10”、票面中间印有“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的“水印2元”及由蒙古中央银行印制、票面左上角暗记为“马”字的“蒙古本票”等等,这批人民币都是当时准备用于取代旧币的过渡性货币而印制的。后因新中国未与蒙古国建交,不能确定票样设计的样张和面值,故这批货币仅发行试样,并未正式发行。由于建国以来人民银行未对外公布这些试样人民币,因此几乎未流入收藏和交易市场,仅有少数钱币收藏爱好者手中有少量收藏。

2、第三套5角硬币

第三套5角硬币有1978至1980年发行的两枚,这两枚硬币是我国建国35周年纪念硬币,属于第三套5角硬币的精制币。其特点为1978年发行的为双面钢芯镀镍币,直径30毫米;1979年发行的为红铜币,直径26.5毫米。两枚币的流通币都为红铜质,所以这两种精制币特别受收藏者欢迎。加上此两种硬币发行量有限,因此价格很高。1978年的精制币已涨到500至600元左右一枚,而且还有价无货。1979年的精制币涨到200至300元一枚。

3、第三套人民币“枣红1角”

1972年版1角,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水印,一般称为“薄水印枣角”,是“枣红1角”中存世量少的品种,市价45元左右一枚。

“枣红1角”硬分币。有发行年限为1993年、1994年的2种。

4、第三套人民币“黑10”

中国人民银行于1957年12月开始,组织设计第一套至第三套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在1965年至1967年先后设计了十多种具有防伪性能的钞券,其中包括票面印有黑色“10”字符号的10元,即“黑10”。“黑10”的防伪花纹、水印及印刷纸张等与1972年版枣红1角相同。1969年2月中央专委确定“黑10”为试制样张,停止生产,只发行了极少量。其面额“10”字的黑色油墨非常浅,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呈点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