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罗马币是什么样的?
1948年5月至195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解放区发行了面额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的6种面值的人民币。其中100元票券最大,50元次之,这两种面值的钞票流行最广;其次是20元券和10元券;最小的是5元和1元券。这6种花色的钞票俗称“晋钞”或“人民币”(当年还没有印制5角和2角的纸币),由北方印刷厂及华北人民印刷厂印制的。
由于历史原因,这几种钞票的印制技术及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最早发行的100元券,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当地机器所印制的,质量较好。后来因机器被损毁,又缺乏原料,就从边版上裁切下来再使用,因而出现了冠字号码相同而颜色有深浅的钞票,这给识别假钞带来了一定难度。 后两种新版的50元券和20元券,是在解放区自己设计的图案和版别,由北平中央印刷厂印制。这些钞票采用了双色套色、胶印等技术,印刷较为精美。但因为是战争年代,时间紧迫,工艺设备有限,因此这套“人民币”的印制水平还有待提高。
以上两种钞票的图案基本相同,正面均为国旗、国徽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章,背面是银行行址和编号。 从10元券开始,票面增加了花纹底纹和凹版印刷的号码,提高了防伪性。
10元券的正面,左侧增加了一个花边,右上方有一五角星,正面无行长签章。 5元纸币的正面,右侧增加了两个菱形边框,左上方及右上方各有一个五角形,中间为一个圆形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最后一种1元券是在1952年发行的,它的正面取消了5个对称的花边,右侧增大了菱形的数量并改为四角形,左侧仍保留一个圆形。